即时零售已经从应急零售变成一种高确定的生活方式,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的落子已经比较完善。虽然即时零售现阶段的规模还不大,但美团正在这个领域展现强大的竞争力。
本刊特约 谷雨轩/文
美团是一家做什么的公司?
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外卖,然后再加上团购,总之是一个围绕着“吃”打造的平台。
没错,这就是当下的美团。
不过,其实美团自己的战略已经在2021年从“Food+Platform” 更新为“科技+零售”。
在零售上的多次探索
2012-2015年,美团提出平台+新业务的 “T 型战略”,不断开拓新边界,初步形成外卖、酒店、猫眼、到店四大事业群。到2018 年,美团将战略聚焦在 “ Food+Platform”。再到2021年9月的战略会上,王兴宣布,将美团的战略从 “Food+Platform” 升级为 “零售+科技”。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科技方面尚未看到明显成效,零售方面则有所进展。
关于零售,其实美团进行过很多探索,比如2025年几乎全面关停的美团优选。这个赛道在2021-2023年比较火热,主要就是提供社区买菜,第一天定,第二天自提。美团对此试验了几年,投入几百亿元,然后失败了。
虽然美团优选失败了,但美团在运营中得到的经验并没有丢掉,美团通过做一个相对重的业务锻炼了做供应链的能力,现在小象超市发展得不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能力,可以说是用钱练出来的。
美团闪购是什么时候做的?2018年。
早期的时候,闪购就是被当作外卖的一部分,无非就是点吃的还是非吃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团闪购发展得不温不火。
闪购增长受限的原因,根本问题还在于供给侧并不匹配闪购的商业模式。
当时的供给侧是各种街边小店,店是为消费者进店以后的购物体验去设计的,要考虑它的动线,考虑货架之间的关系,考虑消费者的美观灯光。
闪购需要的是高效的拣货、配货的仓,所以后来美团发现这个事情快不了,需要投入去做仓。
于是,美团试水各种模式之后,最终跑通的是闪电仓形态。
闪电仓纯粹是为满足即时零售前端需求构建的线下门店,不是在繁华的街边,面积不大,单店投资在 30-50 万元左右,要符合一定数量的SKU(库存量单位),而且是24小时在线。
美团2020年试水闪电仓,两年后在全国普及,到2024年10月,美团官方宣布各类闪电仓已经达到 3万家,并定下2027年10万家的目标(数据来源:2024年美团即时零售产业大会)。
试想一下,如果计划顺利,这10万家闪电仓建成之日,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消费品销售渠道,而这个渠道竟然为一家企业所掌握。
再试想一下,到那个时候,当品牌商要推广一个新品,通过这10万家闪电仓两个星期就能发放下去,下到10万个终端。
这是一股令人望而生畏的渠道力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做深度分销。
得渠道者得天下。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对企业来说,产品和销售渠道是两个核心,其中渠道要更重要一些。
猛一听这话,有点反常识。 但只要想想现实世界,就知道这是事实。
传统的渠道,相对来说没那么强大,但也非常强大,比如沃尔玛。
新时代来临,渠道们换了个马甲,披上了科技外衣,威力更大了,现在它们的名字叫:平台。
中国最大的商品渠道,叫阿里巴巴。
美国最大的商品渠道,叫亚马逊。
中国最大的信息和娱乐渠道,叫抖音和腾讯。
美国最大的信息渠道,叫谷歌。
2024 年三季度,美团推进“官方旗舰店合作仓”计划,吸引品牌入驻闪电仓租赁货架,进一步增加供给。
到2025年一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45%,日订单量突破1800万单,累计交易用户数超5亿。
在美团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表示,截至2025年4月15日,美团闪购正式完成品牌升级,美团闪购累计交易用户规模已破5亿,其中90后年轻用户占比2/3,消费者黏性和频次也在持续提升。
紧接着,在美团2025年二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表示,在6·18购物节期间,美团通过100万家线下商家,服务超过1亿次消费者,首次让线下零售商享受到在线购物节的红利,其中,大型家电GTV(总交易额)增长了11倍以上,早教相关品类GTV增长了3倍多。
截至6月底,美团在全国范围内布局超过5万家美团闪电仓。
可以说,美团闪购已经冲击到阿里巴巴、京东等的核心腹地。
10月30日,美团闪购面向国内外品牌正式推出全套增长解决方案,吸引品牌入驻“官旗闪电仓”。
据公司称,美团闪购将为品牌搭建仓储、配送、数字化系统等“基建”,品牌可“拎包入驻”即时零售,实现“成本更低、心智更强、规模更大、复购更稳”的新增长。甚至表示,“针对大量电商品牌陷入传统平台流量内卷,又缺少渠道拓展机会的问题,我们将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品牌不必在传统平台上被迫参与价格内卷,左手流量倒右手。”
即时零售是新的生活方式
零售的终极形态是什么样子的?
是你身边跟着一个机器猫,你想要啥,机器猫到兜里翻一会,然后给你拿出来。
那么,最贴近这个定义的,是不是即时零售?
你想要啥,跟美团说一下,三十分钟后给你“翻出来”。
可以说,即时零售已经从应急零售变成一种高确定的生活方式,看到就得到,万物随时送达,消费者无需囤货和做过多计划。
从目前来看,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的落子已经比较完善,对生鲜食品类的强时效产品,美团有小象超市;对日用百货等品牌,美团通过合作的闪电仓配送;对更多元的品类,美团可以和现有线下商户合作。
即时零售现阶段的规模还不大,但美团却展现出强大竞争力。
从理论上来说,闪购解决了用户对“30分钟送达”的即时性需求,而传统电商满足的是计划性需求,两者本质是电商的不同分支。
零售的核心竞争,说到底,多快好省。
任何一样的领先,都能存活得不错。拼多多省,阿里多,京东快,未来即时零售更快。而美团可以更快,能不能在更快的同时,在多好省方面也不要落后太多,是关键。
从这个角度来看,多,可能无法跟淘宝媲美,但在好和省方面,还是很有机会的。
未来大规模引入品牌旗舰仓和线下品牌店,在标准品领域,好的问题比较好解决。
省,就要看美团这个平台的运营费率是不是能够比阿里和京东低?配送成本、交易佣金和平台广告费率,是不是综合算下来可以低于传统电商,如果是,即时零售的空间将会非常大。
最后,聊聊我个人的观察,我算是即时零售的重度用户。
近半年,我只去了两次附近的菜市场,超市大概也只有两三次,蔬菜水果蛋奶饮料加上日用品,基本上依靠小象超市+七鲜+盒马解决。
也就是说,用户一旦用上即时零售,就难以回去了,更丰富的产品供给,更便捷的购物体验,甚至更高品质的商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即时零售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而且,最近研究美团闪购,突然想到,比较一下手机数码产品在美团闪购的价格与京东相比如何。结果很出乎意料,原本以为闪购会贵一些,但是现实是,闪购要比京东便宜许多。比如以某款vivo为例,美团闪购价格要比京东自营旗舰店价格便宜350元。如果是苹果iPhone17Promax,价格要便宜700元。
如果在这种价格下,美团只是将佣金费率让利给消费者而非亏损补贴,那么未来传统电商的日子,会比较难受了。
一个习惯了过苦日子、执行力极强的美团进入了电商们利润最肥美的生意。
(作者系资深投资人士。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本文刊于11月15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