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紧张得像绷紧的弦,2025年春天,黄金市场炸开了锅,微信群、街头巷尾、饭桌上都在说黄金,谁涨谁跌,谁赚谁亏,能不能再上车,气氛有点剑拔弩张。
家住上海静安的王姨,去年还在买理财产品,这会儿手里攥着金条,眉头舒展了不少,问她为啥,她说身边人都在囤,谁也不想落后一步,这种集体情绪,像极了2008年股市疯涨时的那股劲儿。
3月初,国际金价一根长阳线,直接把所有质疑声音都摁下去了,40%的年涨幅,120%的三年涨幅,数据摆在眼前,没人敢说黄金不行,标普、纳指都只能靠边站,这一刻,黄金成了主角。
机构的脸也变得很快,去年底他们还说金价涨不动了,2025年一开年就改口,甚至有大行喊出5000美元的目标,预测像烟花一样满天飞,有点热闹过头,但市场就是这么现实,谁涨谁是对的。
有意思的是,全球央行也悄悄加码黄金储备,美元的储备占比却在慢慢往下走,人民币、欧元都没能接过话语权,这种趋势,像极了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期,历史仿佛有回音。
2025年3月,特朗普的名字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媒体、市场、分析师都在问,是不是又要来一波“弱美元”操作,大家都知道,他第一次执政时就没少折腾美元,这回更不会手软。
斯蒂芬?米兰的“高估美元拖累实体经济”理论又被翻出来,特里芬困境也成了高频词,印象里,美国想多印点美元,全球又得跟着买单,市场一边怀疑美元能不能换黄金,一边逼着美联储加息降息,悬着的心总是落不下来。
债务扩张、全球化红利见顶,这些老问题到了2025年变得更棘手,论文里说的“缺乏内生增长动力”成了现实,劳动力、需求、科技创新都遇到瓶颈,像是走到悬崖边上,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达里奥的预警在2025年4月被再度验证,有的经济体通缩,有的滞胀,不确定性成了主旋律,避险资产也被推上神坛,黄金的光环越来越亮,投资者、央行、普通家庭都在找安全感。
特朗普的政策到底有多大影响,2025年5月的数据给了答案,全球央行美元储备占比再创新低,黄金储备份额却连涨几个季度,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多数国家对美国信心下滑,逆全球化、贸易摩擦、关税战,这些词汇在新闻里反复出现,仿佛回到了2018年。
巴塞尔协议的调整也没闲着,资本充足率新规,让央行更偏爱低风险资产,黄金顺理成章地成了香饽饽,特朗普对美联储的干预传闻满天飞,市场开始押注降息,连高盛都说金价有冲到5000美元的可能。
美国债务压力在2025年6月被媒体放大,财政部的报告显示,利息支出创历史新高,谁都知道债务不是一天攒下来的,但短期压力确实在加剧,政策选择越来越窄,妥协成了唯一选项,经济学家们嘴上叫苦,实际也只能看着市场走自己的路。
这一切让人想起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朝廷缺银子,户部和道工各有算盘,最后老百姓埋单,现实里财政绑着货币走,嘉靖帝修道、特朗普推政策,说到底都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只是换了个时代,换了个主角。
2025年夏天,地缘风险轮番上演,乌克兰、中东、台湾海峡,每一处火药味都让黄金再涨一波,避险需求压过一切,债券避险功能弱了,黄金成了唯一的“压舱石”,家庭资产配置里黄金占比升到3%,50年来新高,摩根士丹利、达里奥都在建议多配点黄金,60/40的老配置也在被颠覆。
唱反调的也不少,花旗说金价太高,央行和家庭买得慢了,降息预期本身带着不确定性,美联储的独立性成了焦点,利率每降1%,黄金5年期远期价格就可能跌200美元,风险和机会并存,市场没有绝对的安全。
技术面上来看,2025年7月黄金有点超买,部分投资者选择高位套现,股市还在“水牛”行情,短线回调成了热议话题,机构普遍认为长期仍有空间,毕竟过去55年,黄金和美股表现不相上下,但这轮“乱纪元”让黑天鹅和灰犀牛都变得更频繁,黄金的价值看起来更稳了。
回到最初的问题,特朗普到底是不是黄金的“看涨期权”,答案其实很清楚,他只是矛盾的放大镜,把美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摊到台面上,逆全球化、债务压力、美元信用松动,这些变量本来就在累积,只是他来得更直接、更猛烈。
黄金的长期逻辑从来不是靠谁撑起来的,全球货币体系的变革、经济增长的转换、地缘风险的演化,这些大势才是真正的推手,2025年这个节点,特朗普只是让问题变得不可回避,市场早把他的影响算进去了。
谁都知道,未来的不确定性还会在,黄金的价值不会轻易掉头,投资者与其纠结特朗普的政策,不如多想想怎么配置资产,毕竟在变化这么快的市场里,只有穿越周期的硬资产才最靠谱。
这场黄金的狂欢刚刚开始,2025年还没走完,谁都不知道下一个黑天鹅会落在哪里,唯一能确定的,是市场的神经会一直这么紧绷下去,谁也不敢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