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奇港的汽笛刚落,台北港的消息又起——“近4000吨大陆稀土经台湾转口美国”。一头是巴基斯坦首次对美输出矿物,一头是台湾“洗白转运”暗渡陈仓。
表象是货轮与报关,底层却是话语权与规则战。要害只有一句:谁掌握稀土的流程卡、规则卡、技术卡,谁就掌握博弈的“电门”。
先看脉络,别被噪音带偏。
台湾本地稀土贫瘠,花莲、台东少量轻稀土,规模微弱,年内需约2000吨,却在2024年自大陆进口超6000吨。
多出来的近4000吨去哪儿了?不是“凭空蒸发”,而是“三步走”的老把式:先伪装成电子废料、五金边角料、小包装铁砂;再赴越南、泰国换包装、换原产地证。
最后从第三国“洗白”进美国军工链,用于F-35、导引头、雷达永磁部件。问一句,真把全球最成熟的合规与溯源系统当摆设吗?
数据不是吓人,是让人清醒。全球稀土冶炼分离产能,超过八成在大陆;永久磁体高端环节,中国专利与产线“捏在手里”。
重稀土萃取、超高纯度提炼、钕铁硼磁体真空熔炼——这些不是“看视频就会”的教程,是几十年工艺配方、参数窗、失效机理的体系积累。
你说“去中国化”?没有工艺、没有良品率、没有成本曲线,谈什么替代?
大陆出手,不是情绪,是执法。2025年7月9日,商务部将台湾8家涉稀土转口实体纳入两用物项出口管制名单,涉军配套企业在列。
10月9日,再对稀土全链路关键技术实施许可管理——从矿山采选、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到二次回收、生产线装配与维护,全部入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指向很明确:切断“大陆原料—台湾转口—美国军工”的非法链条,保护合规民用与正常产业需求。
精准,不是“一刀切”;有据,不是“口号战”。
有人问:台湾为何敢?因为短期利润太诱人。按2025年均价,4000吨稀土价值可达数亿美元,中间环节赚取15%-20%差价,不要开采,不用治理,只要纸面腾挪。
可长远呢?被列管实体原料即刻断供,停产、转型、合规审计三座大山压顶。
更现实的冲击是“连坐效应”:两岸稀土贸易进入全面核查期,民生不受影响,军工与敏感用途却再难投机取巧。
三个月内,岛内依赖稀土永磁的无人机、雷达组件线面临“减速停摆”,夸张吗?不夸张,材料与零件不会凭空长出来。
再看美国。想靠转口绕过许可?东南亚年处理能力不足1000吨,高纯度产线有限,重稀土配平更是短板。
巴基斯坦装船2000吨、其中15%为钕镨浓缩物,确实能“解渴”吗?别忘了,浓缩物不是终点,高纯分离才是门槛,军工级磁体要的是99.99%甚至更高纯度与微量杂质控制曲线。
技术卡在谁手里,不心知肚明吗?这就是“软肋”——美国不缺矿,缺的是把矿变成战机核心部件的工艺与生态。
对比之下,结论更直白。
— 台湾的“短平快”,对比大陆的“长链条”。前者是单票套利,后者是全栈能力。谁可持续,不是一目了然?
— 美国的“找矿补洞”,对比中国的“规则锁链”。前者是外延拼凑,后者是技术+法规双轮驱动。谁更稳,难道还要反问?
— 巴基斯坦的“经济自救”,对比地缘的“博弈牵引”。前者求现金流与就业,后者谋节点与存在。能否两全?看风险管控,更看技术来源。
别急着下结论,再澄清三件事。
第一,大陆不是“断供台湾所有稀土”。合规民用、产业刚需照供不误,精准打击的是“暗渡陈仓”的实体与用途。善意有边界,边界叫做国家安全。
第二,“替代就能无痛”。澳大利亚重稀土为主、品类错配,东南亚杂质高、成本高、产能低;更要命的是冶炼分离与磁材制备的经验曲线,靠钱不是一两年砸出来的。以为“换条航线就行”?天真。
第三,“个案说辞”站不住脚。长期虚假申报、篡改单证、第三国洗产地,已呈链条化、套路化。监管若不升级,漏洞就会复制粘贴。
回到今天的现实场景:特朗普政府延续关税加码,国内大豆矛盾回潮,农业票仓压力叠加军工材料掣肘。有人寄望巴基斯坦新港口、锑与稀土装船就能“抄近道”。
问题是,没有许可的技术服务、产线调试、关键试剂供给,谁来做?
在中国出台技术出口许可、禁止对境外敏感活动提供“实质性帮助”后,那些打着“第三方代工”小算盘的项目,会不会在洁净间前停住?会。
所以,这不是一场“资源迁移战”,而是一场“规则与工艺战”。不是拼谁喊得响,而是看谁掌握了从矿到磁、从粉到片、从材料到整机的闭环工程力。
影响怎么评估?
— 对台湾:短期利润终止,合规成本上升,军工链首当其冲,电子与光电玻璃可在许可下稳定获得。
建议?切断转口链、建立可追溯合规体系、与大陆在非敏感领域维持稳定采购,别再当外部势力的“隐形补给站”。
— 对美国:第三国绕行空间收窄,军品排产节拍受限,F-35、制导系统磁材安全库存需重估,五角大楼的“安全冗余”会更贵。
出路?要么付出更高的时间与成本构建本土冶炼与磁材生态,要么在规则内与中国开展可控合作。
— 对全球:稀土走向“高门槛合规+循环利用”双轨。日本、欧盟的关键矿物法案与储备机制会加码,电子废弃物稀土回收投资热度上升,灰色转口会被更多口岸联动稽核。
中国的战略选择很清楚:不搞“一刀切”,但把“刀把子”握牢;不做“卡别人的脖子”的炫耀,但绝不让别人卡住我们的技术咽喉。
该开放的开放,该许可的许可,该阻断的坚决阻断。用市场换秩序,用技术固底线,用法治稳预期。
最后,用三句排比把话挑明:
— 资源可以流动,底线不能稀释;产业可以协作,规则不能戏耍;贸易可以多元,安全不能打折。
— 想靠伪装、洗白、转口来“绕路”?路会越走越窄。想靠合规、互信、技术共赢来“通车”?车道会越修越宽。
— 稀土不是筹码,更不是赎金;它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国家安全的筋骨,是全球合作的试金石。
选择题摆在每个人面前,答案其实并不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