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东阳 编辑/张广凯)
9月29日,米连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米连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揭开了这家中国领先在线情感社交平台的面纱。。
作为拥有伊对、贴贴等多款应用的产品矩阵公司,米连科技在过去几年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增长,但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也伴随着不少争议。
情感社交龙头年入24亿的“红娘”生意经
米连科技的核心业务围绕情感社交展开,主要覆盖中国大陆及海外市场。按不同市场,米连科技的产品线清晰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面对国内市场,主打产品伊对针对30岁左右人群,于2017年推出,采用独特的主持人用户引导的三方视频互动模式;贴贴则面向18至30岁用户,于2022年推出,专注于基于共同兴趣的语音社交。二是在海外市场米连科技还推出了HiFami、Chatta、Seeta等产品,主要面向东南亚、中东、北美及南美等地区的多元化用户群。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米连科技在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据米连科技的招股书,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的平均月活跃用户达990万名,平均活跃用户达210万名,平均月付费用户达120万人。其中,伊对在同期月活跃用户月均启动次数119.6次,大幅超过该指标行业前十大参与者平均的55.2次。另一APP贴贴,月活跃用户月均使用时长2.7小时,月活跃用户月均启动次数37.6次。
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伊对的月活跃用户平均使用时长达到8.0小时,七日留存率高达72.1%,两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行业前十大的平均水平,位居中国在线情感社交行业第一。更值得注意的是,以收入计算,伊对在同一领域也排名第一。
米连科技在招股书中对其商业模式进行了系统阐述。公司表示,其商业模式的核心是通过提供创新的社交体验吸引用户,然后通过多元化的变现方式实现收入增长。具体而言,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虚拟礼物、会员订阅服务和广告三大板块。其中,虚拟礼物是当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用户在平台上的社交互动中通过赠送虚拟礼物表达情感,而平台从中获得分成收入。
招股书进一步解释,公司的商业化策略建立在强大的用户参与度和高黏性的基础之上。通过主持人引导的三方互动模式,平台不仅提高了用户的参与质量,还创造了更多的消费场景。主持人用户引导的三方互动模式是公司的基石,可以解决那些在线建立和维持联系方面缺乏信心、动力或社交技能的用户所面临的障碍,截至6月30日,伊对平台已有累计超过18万主持人用户。
与此同时,平台通过精准的算法推荐,将合适的用户连接起来。米连科技将关系链数据视为其独特资产,与依赖收入、教育程度、外貌等显性指标不同,公司通过分析用户的互动模式来理解用户行为,并通过持续的产品优化提升用户体验,从而维持用户的高活跃度和付费意愿。
从市场前景看,米连科技所处的赛道具有巨大潜力。全球在线情感社交市场发展迅速,由2020年的人民币19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499亿元,并预计在2029年进一步增长至人民币1559亿元。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2024年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市场规模达632亿元,在全球在线情感社交市场中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达45.2%。人们情感支持需求的增加、倾诉对象的多元化,叠加技术进步带来用户体验的提升,用户付费意愿持续提高,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市场将进一步增长至2029年的人民币757亿元,届时中国市场占全球比重达48.6%。
从财务数据来看,米连科技2024年的营业收入较过往两年实现了翻倍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从10.523亿元增长至23.725亿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收入已达19.166亿元,显示增长加速度明显。
在盈利方面,公司经历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折点。2022年和2023年,米连科技均录得亏损,但到2024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456亿元,成功扭亏为盈。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进一步增长至2.618亿元。同时,米连科技的毛利率在2022-2024年分别为44.6%、43.3%和45.6%,今年上半年毛利率更是达到了49.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成立至今,米连科技也获得了多家知名机构的支持,包括蓝驰创投、XVC、云九资本、光源创新基金、招银国际、小米、顺为资本等。
不过,米连科技在2024年曾完成一轮公司回购,所有股东均进行了一定的退出。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意味着公司已经为IPO准备进行了股权结构优化,也可能反映了早期投资者部分变现或者不够看好商业模式的考虑。
米连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通过现有产品渗透更多海外市场并开发适合海外市场的差异化产品;进一步投资于扩大研发及技术团队,升级核心技术基础设施,增强产品及优化用户体验;战略投资与收购;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针对性欺骗男性消费”?
尽管米连科技在业务和财务层面表现亮眼,但其商业模式面临的争议和挑战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其核心产品伊对的运营模式,引发了诸多关于诱导消费和道德风险的质疑。
截至9月30日,伊对APP在黑猫投诉累计被投诉1055次,其中诱导消费是主要问题。
有消费者投诉称有阿尔兹海默症的79岁父亲在伊对APP几个月被诱导消费27万,尽管该投诉显示状态是已完成,但是源于商家申请完成投诉五个自然日后的自动变更。伊对APP最终解决方案是联系用户正常解释相关规则,并告知处理方案与用户协商,但双方仍未能达成一致,无法满足用户的诉求。
还有投诉直指伊对APP在规则设置上的深层次问题:客服在电话中表示责任在用户方,因为“在使用软件前需要提前咨询客服软件的全部使用教程”。这种将软件设计不合理归咎于用户未提前咨询客服的说法,凸显了平台责任的转嫁倾向。
此外,据用户投诉,平台实行“谁发起聊天谁付费”的规则,但该条款并未充分告知消费者。消费者同时表示,该规则存在隐性条款——在软件使用过程中,系统会分配大量女性用户打招呼,而该打招呼行为不被认为是女性用户主动发起,只要回复,就被认定为主动打招呼方,需要为聊天付费。消费者认为,这种系统分配打招呼并诱导用户回复的机制,实质上构成了“钓鱼”行为。
还有投诉直指伊对APP上需要花钱充值的名目众多,有消费者在短短三个月就消费了一万多。即使平台声称所有项目都是“明码实价”但这与霸王条款、诱导消费者并不矛盾。平台可以通过设计复杂的规则和隐藏条款,在技术层面实现“明码标价”,但同时在用户体验层面制造消费陷阱。
伊对APP引以为傲的“主持人用户引导的三方互动模式”(即“红娘”模式)在实际运营中同样引发了诸多争议。根据招股书,该模式旨在帮助缺乏勇气和技巧的用户开展并维持高质量在线互动。然而,大量用户投诉表明,这一模式可能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
据新快报报道,多名男性投诉人描述"伊对"视频相亲APP时,认为"它不是一个相亲平台,而是打着相亲的幌子直播赚钱的"。这些用户被APP"免费"宣传吸引,却发现视频相亲、添加女嘉宾好友均需充值送礼。有受访人直言,相亲过程和看“女主播”直播聊天无异,不同之处在于线上相亲房间里还会有一个"红娘"不断诱导、催促男嘉宾“刷礼物”。
伊对APP曾向新快报表示,平台没有强制消费,如果“红娘”和女嘉宾存在引导男嘉宾送礼,男嘉宾可以保存证据到APP举报,但已送出的礼物不予退还。更值得关注的是,伊对APP承认"红娘"可以从男嘉宾给女嘉宾的礼物中获得一部分收益。这种激励机制本质上创造了"红娘"引导用户消费的经济动机,与平台宣称的"帮助用户建立有意义的连接"的使命存在潜在冲突。
米连科技的商业模式面临着显著的合规挑战。随着中国对互联网平台监管的加强,特别是针对虚拟礼物、诱导消费等行为的规范日趋严格,伊对的商业模式可能面临政策风险。
平台表示内部有对"红娘"进行选拔和管理的规则,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试。但在实际执行中,如何有效监督数以万计的"红娘"行为,防止其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情感诱导来促进不必要的消费,是一个巨大的运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