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本最近又有点飘了?
近期,日本制铁(以下简称日铁)的老板在公开场合喊话:10年后要赶超中国,重回全球钢铁业第一宝座,该言论迅速激起了一众民众的热议。
那么,是什么给日铁老板如此大的信心?
原来日铁经过548天的反复博弈与协商,终于跨国收购了美国的钢铁公司(以下简称美铁),这一交易为日铁带来显著的产能跃升。
据统计,新日铁在2024的总产量为5764万吨,已无限接近世界排名第三的中国鞍钢集团。
这时,大家忍不住好奇日铁到底什么来头,敢如此向全世界展露自己的野心?这份自信是毫无支撑的“吹牛”还是多年之前早已布好的局?
日铁的原身是1897年由日本天皇建立的八幡制铁,当时,由于建设铁路和扩大军备需要的钢铁倍多,日本决定实现自主供给,不再过于依赖西方钢铁。
然而,1893年的日本财政总收入仅仅有7000万白银,资金短缺成为障碍,于是,日本把目光瞄准了清政府,用大炮敲开了国门,最后索要了超过2亿万两的白银赔偿款。
这笔钱正是建造八幡制铁的本金,1901年工厂一经投产,其生铁的年产量占日本全国产量的70%以上。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样的规模占比并没有满足企业的野心。1934年,日本的钢铁头部企业联合成立制铁会社,直接垄断了整个国家的钢铁产能,为整个二战的军需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直到二战后日本无条件投降,美国为了抑制日本的经济发展,将日铁强制分割成两个公司,导致1946年的日本钢产钢量还未达到60万吨。
而同时期的美国产钢量却是日本的百倍之多。
但日本政府依然把钢铁视为经济复苏的核心支柱,对钢铁行业提供了68%的外部资金推动它快速重建。
转机很快就来了,1950年,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在国际上的霸权地位,发动了朝鲜战争,正是这一战,让日本吃到了战争的红利。
当时美国把日本当作自己在亚洲战场的大本营,大量军需物资和劳务都由日本提供,有数据统计,日本在朝鲜战争之间,来自美国的特需订单超过12亿美元,总金额占据了当时日本GDP的15%。
不仅如此,为满足美军对钢铁的高精度要求,美国向日本钢铁企业开放了一些先进技术,而日本也积极探索,引进了丹麦不成熟的技术,最终研发出新技术并推向了全球。
时间来到1973年,日本的钢铁产量过亿,产量达到巅峰,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如果没有中国钢企的崛起,其地位还是稳稳的的。
我国自成立以来,钢铁行业便被列为工业化核心,经过数十年的钢铁经过3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政策落地,中国钢企开始以资源驱动型出海,钢铁产能走向国际市场。
在全球钢铁行业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钢铁产能持续出海扩张对国际市场形成显著冲击,日铁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日铁虽然早已介入铁矿资源的投资,拿到低成本进口铁矿石的渠道,但在2019财年仍然出现巨额亏损,总金额高达40亿美元。
深入分析其2019财年的财务数据就会发现,粗钢产量为4705万吨,钢材的销量为3631万吨,不仅如此,钢材价格更是每吨直接降价811.04美元。
特别是2020年,疫情的爆发使得海内外钢材需求大幅度下降,全球钢材企业被迫内卷,日铁为了应对经营危机,不再往下游用钢市场内卷,而是通过技术迭代布局上游产业链。
当时,日铁做出了相应降低粗钢和钢材数量的决策,以避免库存积压,并果断采取“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日铁采取了果断且激进的措施,不仅在一年之内连续关停4座高炉,还给员工无薪放假。
众所周知,高炉是将铁矿石炼成生铁的核心设备,一旦启用,就不能像普通锅炉那样随关随停,因为关停之后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关停高炉等措施,日铁累计削减粗钢的产能超过900万吨。
此前,为了减少损失,日铁给员工实行一周两次的无薪放假,且在用工人数大幅度下降,数据显示,1992年日铁拥有员工总数达3.73万名,到了2015年仅有1万多人,当然人均粗钢产量从每人677吨飙至每人2000吨。
第二步以盈利为导向生产,率先生产高附加值、拥有高利润率的订单,简单来说,什么挣钱先做哪个。
为此,日铁推出Solution品牌体系,聚焦高功能产品的研发与供应,包括汽车制造的高强度轻量化钢材、适用于高压氢气环境的不锈钢等。
产品的迭代升级让日铁在产量下降的情况下,实现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
与此同时,日铁还积极地与核心客户推进长期主义的合作,通过重构价格体系以保障合理利润空间。
2021年财年,日铁钢材平均售价为11.77万日元/吨,同比增长36.7%,其中汽车用钢等核心领域的售价涨幅更为显著。
正是这些转型的举措,让日铁的业绩在2年内发生从巨亏到巨赚的惊天大逆转,净利润暴增至8409亿日元。
这些转型之后取得的耀眼成绩单成为日铁放话遏制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底气。
2024年,日铁的年利润更是位居世界首位,一举拿到45.3亿美元,其利润远超中国同行水平。
虽然我国的钢铁企业的出海扩张顺利,但是凭借着规模优势和成本竞争占据全球低端钢材市场主导地位,如越南、印尼。
这也是日铁CEO说我国钢铁产量虽然是世界第一,但利润只是他们公司的几分之一,未来会渗入我国主导的低端钢材市场,遏制我们的经济。
因此日铁制定了2035年将粗钢产能提升到1亿吨的计划,重夺钢材产能世界第一的位置。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先说产量,2024年排名前三的就有我国两家企业,分别是位列第一的宝武产量1.3亿吨,第三的鞍钢产量也将近6000万吨。
而日铁加上收购的美国钢铁公司才堪堪超过4300万吨。哪怕宝武保持这个产量不增长,日铁就算翻倍也越不过中钢。
从1996年开始,我国钢铁行业产量便持续突破1亿吨,位居世界第一将近30年,日本想要夺回还需要下血本,更何况,中钢的企业也在不断提升中。
比如中钢宝武加大对精冲工具钢的研究,如今已经有70多个钢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和五金电子等高端行业。
可以说,宝武完成了陪跑到领跑的行业跨越,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据骆铁军会长反馈,我国钢铁行业在全球行业的影响力等方面虽暂不及部分钢铁强国,但也有半数以上的产能达到这些强国的水平。
更为欣慰的是,我们的钢铁企业在装备水平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已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新政策的实行,相信我国钢铁行业在全国上下一心的基础上会更上一层楼。
它终将在钢铁材料领域绽放成璀璨明珠,以绝对实力拿到重构钢材价格的话语权,成为当之无愧的钢铁全能王。
-END-
参考资料:地球知识局:《中国四大巨头,加起来比不过日本制铁,凭什么?》
央视财经:《日本制铁公司宣布完成对美国钢铁公司的收购》
新浪财经:《日本钢企的破卷之道》
作者:乔伊尔
编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