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后不久,便开始对美国的贸易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2025年4月2日,他直接宣布对全球征收关税,基本税率定为10%,而对于一些特定国家,则额外加征关税,汽车类产品的关税则设定为25%。这一举动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股市一度因市场的不安而大幅下跌。为了给各国更多的谈判时间,特朗普在4月9日宣布暂停这一计划90天。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到了7月23日,全球仅有五个国家达成了协议:英国、中国、越南、印尼和菲律宾。其他国家要么拖延,要么坚决反抗。虽然日本曾传出与特朗普政府的谈判动向,但最终并未签署协议。对于全球超过150个国家来说,这五个协议的比例几乎微不足道。特朗普原本的打算是通过关税收割全球财富,同时刺激美国制造业的回流,但现实效果远未达到预期。
特朗普的贸易策略非常直接。他认为美国的贸易逆差过大,必须通过关税施加压力,迫使其他国家作出让步。在他看来,美国过去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吃亏,其他国家设置了高关税,而美国则保持低税率,结果导致美国的工厂外流,工作机会大量流失。自从2025年他上任后,特朗普便开始调整美国的贸易政策,他任命了贾米森·格里尔担任贸易代表,以及霍华德·卢特尼克担任商务部长,带领团队推行这一改革。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正式宣布的关税政策中,他称这一天为“解放日”,对全球范围内的商品征收统一的10%关税,而对57个贸易逆差特别严重的国家则追加征税,这些国家的加征税率从15%到50%不等。中国被直接征收了高达145%的关税,越南为46%,印尼为32%。美国股市在这一宣布后出现了剧烈波动,道琼斯指数一度跌幅巨大。为了应对市场的恐慌,特朗普在4月9日宣布暂时暂停额外关税90天,并表示只有10%的基线关税将继续生效,并希望通过这一措施促使各国展开谈判。
然而,谈判的结果并不如特朗普预想的那样顺利。不同国家的反应各不相同,一些国家急于谈判,而另一些则直接反击。比如,起初加拿大和墨西哥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下被征收了25%的关税,但随后,符合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USMCA)的货物免除了这些关税。然而,到了7月,加拿大的关税再次上涨至35%,特朗普表示这是因为加拿大未能有效控制芬太尼和奶制品的贸易。墨西哥则以30%的关税回应,而其总统谢因鲍姆则明确表示将会进行报复。
欧盟方面,也在布鲁塞尔开会时表示,他们已准备好采取反制措施,并威胁要加征关税。巴西也公开表示,他们不怕与美国爆发贸易战。中国最初面临145%的关税,但在5月12日签署了一个临时协议,关税降至30%,而中国同意将其关税降至10%,并承诺继续谈判贸易逆差和芬太尼问题。尽管如此,这一协议依旧脆弱,双方在协议中均保留了后续可能采取的其他措施。
东南亚国家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为它们的出口依赖于全球市场。越南本来面临46%的关税,然而在7月2日,它与美国签署了协议,将关税降至20%。美国也同意对越南出口的商品零关税,并要求越南减少转运来自中国的货物。印尼则在7月中旬签署协议,关税降为19%,而美国承诺对印尼的出口商品实行零关税,印尼也承诺购买15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45亿美元的农产品和50架波音飞机。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于7月22日访问华盛顿,签署了19%的关税协议,并获得了美国零关税的待遇。
一些国家,比如柬埔寨,原本面临36%的关税,但未能达成协议。其他一些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则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泰国的关税为36%,而新加坡的关税至少为15%。这些国家普遍不希望被迫站队,但由于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压力,它们最终选择作出妥协,避免经济受到重创。
英国是第一个签署协议的国家,它在5月8日宣布与美国达成协议,向美国市场开放50亿美元的农业和乙醇市场,英国也同意降税,美国则对英国的飞机零件和金属豁免关税。英国首相表示,这个协议比没有协议强,但他批评前政府没有争取到更好的条件。至于中国的协议,它在6月左右框架达成,主要内容是降关税,并承诺购买更多的美国农产品,但核心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和补贴问题,仍未解决。
日本本来也曾积极谈判,但在7月22日,特朗普宣布对日本加征15%的关税。为了回应这一措施,日本决定投资5500亿美元,九成利润归美国所有。然而,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支持率降至20%,且自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失去了一些席位,迫使他加速签署协议,但国内的反弹声音越来越大。民众普遍认为这种协议相当于交保护费,而石破茂原本提出过要实现零关税,现在却只能接受15%的关税加投资,这使得党内不少人质疑是否应该让他辞职。
至于其他国家,印度的谈判进展较快,7月接近达成一个“迷你协议”,但最终未能定下来。南韩、日本、巴西、泰国等国也在与美国进行谈判,但最终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欧盟也进行了整体的谈判,虽然在7月7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8月1日的截止日期前仍未确定。加拿大、墨西哥、南非和塞尔维亚等国的关税则在25%到40%之间波动,虽然有些国家略微降低了税率,但整体并未达成全面协议。
总结来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反对声音。他原本希望通过关税杠杆来推动全球贸易的重新洗牌,但许多国家认为这是一种霸凌手段,宁愿承担额外的关税也不愿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虽然特朗普的团队宣称这一政策是为了美国工人的利益,但批评者认为这将导致全球贸易碎片化,并可能引发经济衰退。特朗普的政策虽然取得了些许胜利,但全球形势依然复杂,不确定性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