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机场系好安全带,就收到谈判被取消的短信——这大概是韩国经济副总理具润哲本周最狼狈的时刻。”
当地时间7月24日上午,仁川机场的广播还在催促赴美乘客登机,具润哲却只能转身走出航站楼。就在三天前,美国刚和日本敲下55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转头就用“财长临时有事”的理由,给了急着谈判的韩国一记冷拳。
而更让特朗普没想到的是,被架在火上烤的韩国,居然敢直接划出“不妥协红线”——这盘贸易棋局,正朝着越来越有意思的方向走。
美国财政部部长(资料图)
一、特朗普的“关税计时器”:谁先眨眼谁输?
特朗普最近把社交媒体当成了贸易谈判的“主战场”。7月7日,他一口气给日本首相和韩国总统发了“关税通牒”:从2025年8月1日起,对日韩输美产品征收25%关税。这就像按下了倒计时器,各国必须在半个月内谈出结果,否则就得乖乖交钱。
更狠的是他7月23日那番话:“关税嘛,15%到50%之间浮动,看我们跟这个国家关系怎么样了。”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听话的给糖吃,犟嘴的挨棍子。
日本显然是“吃糖”的那个——交出5500亿美元投资后,关税降到了15%。而韩国呢?还在跟美国掰扯“能不能少收点钢铁和汽车税”,结果连谈判桌都没摸到。
有人说特朗普这是“菜市场砍价法”:先喊个高价,再看谁愿意加价买“折扣券”。日本花5500亿买了张“15%折扣券”,菲律宾和印尼也各自用市场开放换来了19%的税率。现在全世界都在盯着韩国:你准备掏多少?
李在明(资料图)
二、日本“插队”后,韩国被架在火上烤
日本和美国达成协议那天,韩国青瓦台的灯估计亮到了凌晨。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吹“这是史上最大规模协议”时,韩国谈判团队正在连夜修改方案——原本他们还指望跟美国慢慢磨,现在日本把“基准线”定在了5500亿投资换10%关税减免,韩国想谈得比这好,难;谈得差了,国内企业肯定骂。
其实韩美早就僵住了。韩国一直想让美国免掉钢铁、汽车这些主力产业的关税,但美国咬死了要韩国开放大米和牛肉市场。
要知道,韩国人每年要吃掉自家产的大米,美国牛肉虽然已经占了不少市场,但真要彻底放开,农民能把青瓦台门口堵满。之前双方谈了好几次,每次都卡在“美国要农产品,韩国要工业免税”的死循环里。
现在日本一签协议,韩国的退路更少了。韩国企划财政部的人私下说,原本计划25日的“2+2”谈判,就是想拿企业投资当筹码——三星、SK这些巨头已经凑了1000多亿美元的对美投资清单。
结果美方一句“财长临时有事”,直接把会给搅黄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哪是临时有事,分明是逼着韩国再让一步。
特朗普(资料图)
三、韩国突然硬气:有些底线不能碰
被美国这么折腾,韩国反而定下了调子。7月24日,韩国企划财政部明确说:“大米和牛肉市场,不会再拿到谈判桌上谈了。”这话听起来轻飘飘,其实是往特朗普面前扔了颗硬钉子。
为啥这两个领域不能让?看看数据就知道。韩国去年买了22.2亿美元的美国牛肉,已经是美国牛肉最大买家;大米进口里,美国占了32%的配额,比中国、澳大利亚都多。
特朗普还不满足,非要韩国取消30月龄以上美国牛肉的进口限制,还要扩大大米配额。这哪是要市场,简直是要把韩国农业的命根子攥手里。
韩国也不是光说不练。他们把筹码换成了“真金白银”——除了那1000多亿美元企业投资,还在琢磨着学日本搞个投资基金,通过进出口银行、产业银行这些机构再凑点钱。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金正官已经在美国待着了,就算高层会谈黄了,底下的磋商也没停。这种“你耍你的,我谈我的”的架势,倒有点出乎特朗普意料。
韩国制造业对美国依赖很高(资料图)
四、不止韩国:特朗普的关税算盘开始失灵
韩国不是唯一一个对美国说“不”的。这几天特朗普大概有点头疼,因为越来越多国家开始“集体拆台”。
印度直接放话:“能源领域能谈,但农产品和乳制品想都别想。”还搬出世贸组织说要保留报复性关税的权利。马来西亚更绝,美国让他们延长电动汽车税收减免、放开金融领域外资持股,总理安瓦尔直接顶回去:“这关系到马来人的利益,不让!”
连美国的邻居和盟友也没闲着。加拿大各省省长聚在一块儿说:“美国把我们当敌人,那我们就多跟中国做生意。”欧盟更狠,已经列好了720亿欧元的反制清单,要是美国敢加税,波音飞机、波本威士忌这些美国货,就得在欧洲多交钱。
最有意思的是阿根廷。特朗普派去的大使在当地说“要对抗中国”,结果阿根廷人直接骂他“干涉内政”,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长甚至在社交媒体上让他“赶紧滚回家”。这哪是谈贸易,简直成了外交闹剧。
驻韩美军是韩国威慑朝鲜的重要保障(资料图)
五、接下来的牌怎么打?
现在离8月1日越来越近,特朗普的“关税分层”策略,看起来有点像双刃剑。日本虽然签了协议,但美国汽车巨头已经在抱怨——日本汽车关税15%,加拿大、墨西哥却还是25%,这不是逼着美国车企找不公平吗?而韩国这边,虽然放了狠话,但1000亿美元投资能不能抵得上日本的5500亿,还是个未知数。
有人说韩国可能会学日本搞“组合拳”——一边用企业投资换关税减免,一边通过进出口银行放大投资规模。
但韩国西江大学的教授泼了冷水:“想拿到比日本低的税率,除非再掏出更多好处。”可韩国要是真那么做了,国内农业团体和在野党肯定不会罢休。
说到底,这场贸易博弈里,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特朗普想用关税逼各国让步,却把盟友逼成了“对立面”;韩国硬气划红线,也是被现实逼出来的选择。
接下来就看8月1日前,谁先扛不住——是特朗普松口,还是韩国退一步,又或者,这场闹剧会冒出新的变数。毕竟在贸易这件事上,从来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变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