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别急,经济正在扭转!房子机会也不远了!
创始人
2025-07-25 15:59:45
0

最近看到一个新观点——“房子是国运资产”,觉得很有道理,毕竟房价背后,代表着真实的经济状态。

这个逻辑不难理解,比如,大家有钱了肯定都会想着改善生活,而房子就是改善生活的终极结果。

说白了,谁不想自己家里住的宽敞一点,通风采光效果更好一点,谁不想孩子上一个好的学校,身边的邻居素质也更高一些…

但现实情况是,全国2000年建造的房屋占比超过了35%,80%的居民居住环境是没有电梯的。

这些老房随时间推移,居住品质持续下滑。所以说,当下困境并非需求消失,而是国运波动与收入预期收缩共同作用的结果:“没钱买,不敢换”。

那么,国运转机何在?

回看国内的经济,我国曾以“出口+消费(房地产)+投资(基建)”三驾马车驱动,四十年走完西方两百年工业化道路。但狂奔背后,地方隐形债务与居民负债率高企的副作用日益凸显。叠加疫情冲击、贸易摩擦及去杠杆硬着陆,三股力量合力,把经济推向了通缩通道——

收入缩水、消费降级、婚育推迟等连锁反应接踵而至

其实,去年以来,政策频出却收效不显,根源不是政策没有效用,还是在于经济自有其惯性。

经济复苏往往需要三步走:分别是“化债—准备-大刺激”。

第一步:化债

比如去年,核心任务是将地方的隐性债置换成明债,从明债置换成低息的国债,另外还有不断下调LPR,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其实都是在为居民减负。此阶段已基本完成。

第二步,“准备”。

自去年下半年起,政策转向测试消费潜力——锁定有购买力的人群与城市,并以大城市“收储”模式试点,

一方面测试去库存稳发展的效果,另一方面,测试并解决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完成住房新体系构建。

结果如何呢?

前几天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给出了答案。在《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中,基本敲定了一个逻辑——

新一轮经济刺激,会从“新市民”这个群体作为切入点。

什么是新市?

就是小城市到大城市的流动群体,这个群体大概有2亿多人。他们的共同的特点是:大城市创造财富却因难以扎根,消费严重受限。

但这个意见书出来以后,就明确了:

①安居保障:政府收储房源,开发半价配售型保障房,鼓励社会力量运营长租房为他们解决住房问题。

②教育公平:扩大优质学位供给,将义务教育基础薄弱学校纳入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或托管帮扶。让新市民孩子也能读书。

③医疗养老普惠:推动高水平医疗资源下沉,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床位占比不低于80%,补贴社区托育服务。让新市民看得起病,养得起老。

④权利平等:全面取消新市民参保户籍限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放宽技能补贴申领范围。

总之一句话,以后新市民进城了,就是本地人,就可以和本地人一样,享受这座城市的一切权益和普惠资源。

政策的帮扶和引导下,新市民将真正融入城市,释放庞大需求——从购房、购车到教育医疗消费。

当这个最具消费潜力的群体入场,便能有效去库存、促生产,扭转通缩预期。中产阶层随之解脱债务束缚重启消费,整个社会也将打开底层向上涌动的新一轮周期。

第三步,大刺激

众所周知,推动2亿新市民消费也需要庞大的资金作为基础,

虽说这两年已经有很多货币政策,但是多为对冲性铺垫,真正的宏量货币和财政大招仍未释放。

关键制约在于国际环境:若贸然“放水”导致货币贬值与资本外流,将损害出口竞争力,甚至变相助美降通胀。因此最佳时机在美国降息、启动量化宽松之际。

彼时,低成本资金将涌入基建与民生领域,加速新市民城市化进程,释放消费力,才能全面盘活内需。

所以说,当前正处国运复苏期,年底有望进入首轮反弹期。

不过,关于反弹也是需要时间的,预计明年上半年,核心大城市及沿海城市经济将率先复苏,随后辐射至欠发达地区。

所以这个时候的我们,更需主动布局: 提升技能、优化资产配置、确保现金流稳定。

至于房子,若非急购,可观望至年底,重点追踪二、三季度经济数据;若计划买卖或置换,聚焦一二线改善型“好房”——当前已近底部,下行空间有限。

尤其是随着大规模降息,新一轮新市民带动的消费潮启动后,好房子的需求也会被带动,议价空间会不断缩减。

所以如果手上拥有的是优质资产,打算出售,可再等等,明年3月,说不定会等到一个好价格。

如果打算投资,建议锚定一线及强二线龙头城市。

总之一句话,国运转折之际,唯有稳固自身“造血”能力,才能在国运扭转后的上行期,把握住更多机会。

相关内容

5盘大逆转,烂柯杯32强赛...
逆转与命运——2025烂柯杯16强赛的光与影 2025年7月2日,...
2025-07-27 08:37:51
诡异!中超半程冠军为何突然...
北京时间7月26日消息,2025赛季中超联赛第18轮比赛展开争夺,...
2025-07-27 08:37:41
原创 ...
在汪峰和森林北前往日本旅游的同一时刻,46岁的章子怡则在社交媒体上...
2025-07-27 08:37:41
原创 ...
说到明朝的历史,除了历代皇帝那些事儿,大家平时谈论最多的可能就是锦...
2025-07-27 08:34:15
聚焦朱子文化周丨纪念朱子诞...
■南平广播电视台:余华尊 ■建瓯融媒 聚焦朱子文化周 今天上午,2...
2025-07-27 08:33:52
原创 ...
1862年,这一年清朝可以说刚刚挺过亡国的危险。在这之前英法联军攻...
2025-07-27 08:33:50
原创 ...
众所周知,日本和我们国家一衣带水,从唐朝到当代一千多年的时间,两个...
2025-07-27 08:33:45
原创 ...
说起清代的翰林院,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清水衙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
2025-07-27 08:33:43
原创 ...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臭名昭著的暴君,臂如夏桀,这位夏朝时期的君主在位期...
2025-07-27 08:33:39

热门资讯

原创 想... 在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欧盟征收15%的关税之后,欧盟的贸易关系迅速进入了风口浪尖,特别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欧...
宇树IPO:1000亿预期市值... 文|和讯网 7月20日,一名宇树机器人头戴假发,登上歌手张韶涵演唱会并表演舞蹈,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 中国证监会7月27日发布信息显示,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7月26日在上海...
外资加速落子中国 “新质生产力... 今年上半年,我国稳外资政策持续落地显效,不少标志性外资项目迎来新进展,带动我国引资质量持续提升。 增...
英特尔因市值单日暴跌 320 ... IT之家 7 月 27 日消息,据路透社,美国法官本周三驳回了一项针对英特尔的股东诉讼案件。2024...
因业绩回暖 高盛大规模裁员计划... 财联社7月25日讯(编辑 周子意)华尔街大行高盛据称已暂定今年不进行第二轮基于绩效的大规模裁员,原因...
港资加速“抄底”:1.1万亿消...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一直不缺消费力,而商业体的发展,却一直青黄不接。 然而广州的高档商业体,几乎都是...
前央视主持人离职后自曝后悔,辟... 7月24号,前央视主持人杨茗茗首度分享了离职四年以来的心酸,表示自己后悔了,并辟谣自己因“睡懒觉”而...
浦东人工智能种子基金今天正式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宋薇萍)7月27日召开的2025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全球推介会上,浦东...
原创 特... “刚在机场系好安全带,就收到谈判被取消的短信——这大概是韩国经济副总理具润哲本周最狼狈的时刻。”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