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老哥在Quora发问:“等会儿!他能换300亿,凭啥我不能?我也跟300亿,这把梭哈,能赢下中国的‘造船霸权’吗?”评论区爆发出一阵憋不住的哄笑。
美国已经放出话来,要投三百亿美金重振自家有点“生锈”的造船厂,目标直指中国“第一,于是他心潮澎湃,觉得这是一个“弯道超车”的绝佳时机。他的逻辑很简单:既然牌桌上的老大和老二都能这么玩,我这个“潜力股”为什么不能也上桌豪赌一把?
不过荷官默默地翻开了桌面上的数据牌,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全球造船市场份额(按CGT计):中国:53%、美国:0.1%、印度:0.05%
印度老铁。自带BGM,充满了“我们不一样”的王霸之气:“别急!我们有宏伟蓝图!2030年,我们先定个小目标,挤进全球前十!到2047年,我们建国百年,必须杀进前五!至于超越中美……那不是迟早的事嘛!”
韩国朋友他拍了拍美国大哥的肩膀,激动地说:“大哥谢了!你这一折腾,我今年的业绩直接从19%干到了25%!”
老美想阻拦中国船只下水,使出了一个“坏招”:凡是在中国建造且要经过他们水域的船舶,都得交纳一笔“过路费”;结果不少船东觉得麻烦,干脆就把订单给到了韩国。
韩国船厂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本该是天降横财。可问题是,他们的船厂产能已经忙得快冒烟了,根本做不出那么船。而且在一些高端船舶技术上,手艺还差了点火候。
这时一位在造船厂干了一辈子的德国老师傅,放下了手里的啤酒杯,慢悠悠地开了腔。他的话像冬天的冰碴子,又冷又硬:“年轻人我实话跟你说吧,我跑遍了中国的船厂。就凭你们那300亿?想跟中国竞争?做梦吧。不过拿这钱去跟印度老哥的‘口袋钢镚’碰一碰倒是有来有回。”
这话有多扎心?我们看看去年的“战绩”,
美国:吭哧吭哧造了5艘大船;印度:勉勉强强弄了几艘小艇;中国:光一家龙头企业,就下水了250艘船,吨位是美国去年造船总量的184倍!
这已经不是同一个级别的竞赛了,就像一个业余拳击手说要去挑战整个职业联盟,
意大利网友先是微笑着对印度老哥说:“孩子你的想象力很丰富,继续保持。”然后他转头看向美国,撇了撇嘴:“至于那300亿?呵不过是找个名目,把纳税人的钱,塞进自己富豪朋友的口袋里罢了。”
他还顺手翻出了美军的“奇葩账单”:一个杯子1280美元,几只山羊600万美元……
来聊聊造军舰的性价比问题,中国这款叫啥来着,对对就是那个055大驱,质量特别过硬还价格亲民,而且就像下饺子一样一艘接一艘地往外冒;再看看美国那边,伯克III的价格可劲儿往上涨,好半天才磨蹭出一艘来。
一边是精打细算的“工业狂魔”,另一边是花钱如流水的“地主家傻儿子”。
这牌,还怎么打,牌局的真相:真正的王牌,在牌桌之外
这场热闹的线上“牌局”其实说透了一个道理:21世纪的强国博弈,真正的王牌,不是你嘴上喊的筹码有多大,而是你牌桌之外,那个能24小时不停印钞、造筹码的“超级工厂”。
这个工厂,就是你的全产业链、你的技术积累、你的成本控制能力、你的国民效率。没有这个基础,砸再多钱,也只是往水里扔石头,听个响罢了。所以印度老哥,别着急梭哈。
还是先回家,好好把自家的“印钞机”修一修再上桌吧。
大家说,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