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季文史
是不是就像后人评价的那样,好白菜都让猪给拱了呢?也不尽然。成为李鸿章的女婿,这主要还是因为李鸿章欣赏此人的才情及勇气。此人就是张佩纶,他未来的女婿。
跟天下父母“望子成龙、望子成凤”的心愿一样,张佩纶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科考高中。这一点张佩纶没有让父母失望。据说他年少之时不用一刻时间,就能洋洋洒洒挥毫一篇数千字文,而且写出来都属于“锦绣文章”级别,不禁让人为之惊叹。凭借自己的渊博学识,参加科举考试那是小菜一碟,一举高中进士,正式走上仕途不在话下。
当时,由于清廷已经非常腐败不堪了,官场上贪污盛行,加上西方列强觊觎大清这块肥肉,大清处境已经十分危险,随时这座大厦都有倾覆的可能。
危难之际,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张佩纶虽然不谙官场“潜规则”,但他一身正气让人钦佩,这是李鸿章最为满意的地方。张佩纶以愤青的姿态,对清廷的腐败和一些不作为、乱作为的贪官污吏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当时李鸿章也在被抨击之列。
一股清流,让大清的官场上看到了一丝曙光,但“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张佩纶势单力薄,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理想和抱负。
光绪十年(1884年),法军不宣而战,不断骚扰中国沿海边境,以此向清政府索要巨额赔款。张佩纶对于此事当然不能忍。
庙堂之上主和派居多,唯有张佩纶一日上奏疏十篇,力陈不战之弊,主张抗法。慈禧觉得他说得颇有道理,最终同意他的主张,并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负责统兵调试,作战前线。
但由于清廷此前有所命令,不准先发制人,以致于丧失了绝佳的战机,同时张佩纶势单力薄加之武器装备陈旧,最终导致抗法惨败,张佩纶一下子从抗战先锋变为朝廷戴罪之臣了。
充军三年之后,张佩纶已近不惑之年。此时的他处境窘迫,已经不再受清廷重视,而且妻子病亡,张佩纶顿时觉得命运无常、去留无路了。就在此时,李鸿章收留了他。李鸿章虽说曾遭他弹劾,但念在故交的情分上,再加上李鸿章一直特别欣赏他的才情,便留下张佩纶在府中做幕僚,专职文案。
有一天,李鸿章身体有恙,唤张佩纶入内室说话。张佩纶见案头上有一首诗,系议论中法战败的感触,其中对张佩纶的遭遇更是同情至极。张佩纶读后感动异常,经过询问才得知,此诗是李鸿章的幼女李菊藕所作。
李菊藕是李鸿章的独女,老李非常疼爱自己的掌上明珠,在李鸿章的调教下,李菊藕不光在诗词歌赋上很有造诣,而且在政治上很有自己的主见。老父见多识广,经常带自己的女儿出游,李菊藕也因此增加了才情、增长了见识。同僚们也都知道李鸿章家有爱女初长成,也都想攀这门亲事,但经过媒婆一介绍,李菊藕都没有看对眼的。这也让李鸿章颇为头疼。
这日,张佩纶看罢小姐所作之诗后,颇为欣慰和感慨,对小姐也肃然起敬。李鸿章知道小女已年芳20,就请张佩纶帮忙择婿。张佩纶问李鸿章对男方都有些什么要求,李鸿章说像你这般条件如何。
这一问不要紧,张佩纶扑通跪倒在李鸿章跟前:谢谢李大人看得起小人,小人愿意娶小姐为妻。这貌似乌龙的事件,不知道是不是李鸿章有意而为之,也可能是张佩纶耍的小聪明,总之李鸿章最后还是默许了。就这样,40多岁的张佩纶娶了20岁的张菊藕,成就了一段奇幻姻缘。
后来的历史我们知道,李菊藕与张佩纶生了一双儿女,儿子叫张志沂,成年后他于1915年娶了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黄素琼。两人结婚后,于1920年生下了女儿张爱玲。
晚清名臣李鸿章是一个传奇人物,在他身上更多的标签可能印象中的“卖国贼”,因为经他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30多个。然而,“年少不知李鸿章,年长方知真中堂”,关于李鸿章的人生,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象。这本《李鸿章全传》真实记录了他的一生,包括他的事业,他的家庭以及他对官场乱象的思考。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入手一本,目前活动价只要36元。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正版图书。
(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品读,自古姻缘靠自己还是天注定呢,送上祝福就好。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