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廷的壮丽殿堂中,上官婉儿这位身份尽管卑微,却拥有不凡出身和才华的女子,正迎来了她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宫廷,与外界迥异的环境,隐藏着野心梦想和等级分明的争斗。对于这个从小生活在皇宫中的女子来说,周围的环境对她未来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的皇宫中,设有专门的学馆,负责教授宫人礼节、歌舞、琴棋等技艺。至汉灵帝时,宫学的内容不仅仅限于文学和诗书,而唐朝时,宫学馆制度更是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掖廷局成立,管理宫女名籍及日常事务,主要工作包括“工桑养蚕,会其课业”,宫教博士专管教育,教习宫人书算等多门课程。在如此丰富的学科中,只要宫人有锐意向学的愿望,她们就有机会获得全面的培养。这对于上官婉儿来说同样如此。 郑氏是一位出身不凡的女子,对于她而言,绝不甘愿让自己的女儿荒废无才。因此,婉儿不仅受到了宫廷教育的培养,还时刻受到母亲的从严要求和监督。郑氏的期望和婉儿的勤奋好学使得她成为宫学馆历史上最富才华的学生之一。然而,这并非止步于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官家族的文采基因在婉儿身上愈发明显,远远超出了她们的预期。当婉儿十三四岁时,她不仅展现出卓越的文才,更是性情聪慧灵动,成为宫学馆中名声赫赫的学生。这一传闻很快传到了武则天的耳中,激发了她的好奇心。大约在唐高宗仪凤二年(677),武则天下令召见了婉儿,并且提出了一场考试,要求她当面作文。这场考试的级别和过程都与进士廷试颇有相似之处。然而,与廷试不同的是,这次的考官并非皇帝,而是“天后”,而考生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