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内阁首辅又是怎样重夺宰相大权?
创始人
2025-07-27 19:33:19
0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的初衷,确实是希望彻底废除宰相制,皇帝同时亲掌相权。

《皇明祖训》:【太祖高皇帝曰:有敢言辅臣为相者,或辅臣自言为相者,坐罪。】

朱元璋:【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问题是,后世子孙谁也没有明太祖高皇帝如此充沛的精力与权力欲。

所以,才设置内阁,设置司礼监,分享了相权,自己才有足够精力和时间,去斗蛐蛐,做木工,修道练丹。

朱元璋杀胡惟庸后,废中书省与丞相制,以天子直接统领六部,【吏部尚书】成为百官之首,又有别称“天官”,主持每三年一考核的【京察】制度。

洪武十五年,设置【殿阁大学士】,备位顾问,明成祖朱棣正式设立【内阁】,让【殿阁大学士】分担政务,解缙为第一任【内阁首辅】。一开始确实只是个秘书机构,阁员职衔只给了五品,远不如正二品的六部尚书。

明仁宗与明宣宗时期,信用内阁“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给他们加上了从一品的“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头衔,尊崇其地位,更给予他们起草诏令,批答奏章的“票拟”权力,这样一来,内阁辅臣的权力和地位,就都逐渐压倒了六部,“阁部之争”也贯穿了整个明朝前期。

如明代宗景泰年间,【兵部尚书】于谦以指挥北京保卫战,大败瓦剌大军,力挽狂澜、救国于危难之功,封“少保”,无论地位还是威望,均为百官之首,更得明代宗充分信任,甚至举国军政大事,百官行止,都是于谦一言而决。

【前后征调,皆谦独运。当军马倥偬,变在俄顷,谦目视指屈,口具章奏,悉合机宜。僚吏受成,相顾骇服。号令明审,虽勋臣宿将小不中律,即请旨切责。片纸行万里外,靡不惕息。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尝遣使往真定、河间采野菜,直沽造干鱼,谦一言即止。用一人,必密访谦。谦素病痰,疾作,景帝遣兴安、舒良更番往视。闻其服用过薄,诏令上方制赐,至醯菜毕备。(景帝)又亲幸万岁山,伐竹取沥以赐。】

此刻的【兵部尚书】于谦,当然毫无疑问就是大明朝的实际首相,被时人后世称为“救时宰相”,而同时期的【内阁首辅】,均远不能与之相比。

明孝宗弘治年间,对内阁辅臣和六部尚书采用“平衡并重”策略,马文升/王恕/刘大夏等部臣,与丘濬/李东阳/刘健/谢迁等阁臣,皆受其信用。

然而,吏部尚书王恕和内阁首辅丘濬,平时就关系极差,互相从不说话,于弘治六年爆发一场严重的“阁部之争”。明孝宗选择支持丘濬,将王恕罢官,给事中毛珵、御史宋德、周津等人归罪于丘濬,弹劾其“

不可居相位

”,明孝宗不加理睬,次年更加封丘濬为从一品“少保”。

也就是最迟从此刻起,【内阁首辅】=宰相的认知,已成为朝野百官的共识。

明武宗正德初年,【司礼监掌印太监】刘谨专权,提拔【吏部尚书】焦芳入内阁为【内阁次辅】。焦芳认为「内阁处密勿之地,虽与闻机务,而不得专进退百官之权,兼掌部印,实芳所欲也」,希望继续兼任吏部尚书,【内阁首辅】李东阳坚决反对,迫使焦芳让步,主动请辞部务。

换言之,到此时,朱元璋废丞相制后,曾经的外朝百官之首【吏部尚书】,别说和【内阁首辅】比,连【内阁次辅】都不如了,在必须二选一时,只能舍弃。

李东阳之后,正德朝的杨廷和,嘉靖朝的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隆庆朝的高拱,万历朝的张居正/申时行,崇祯朝的温体仁/周延儒……等等【内阁首辅】,更不必说,

满朝百官甚至连皇帝自己,皆视之为宰相、首相,除“阁老”外,多有尊称“相国”“相公”者。

朱元璋的子孙们,中后期的明朝皇帝,自己也没有真把“永不设宰相”的“太祖祖训”当回事,给予亲信大臣的权力,比起此前唐宋两朝,许多名正言顺的宰相,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唐朝在唐高宗以后,大臣只要加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算是正式宰相了。这两个头衔,一次可以同时加给很多人,有的还是低品官员一步登天。

如太平公主权力鼎盛时,朝堂同时存在七位宰相,五人出自她的门下,薛稷、岑羲、窦怀贞、崔湜、萧至忠……

难道真有人以为,如正德朝的杨廷和,嘉靖朝的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隆庆朝的高拱,万历朝的张居正,这些声名煊赫的明代首辅,无论权势还是地位,竟还不如上述这些佞臣小丑?

嘉靖年间,杨继盛弹劾严嵩:【太祖革除中书省,不设丞相,而严嵩俨然以丞相自居,挟皇上之权,侵百司之事。】

万历初年,刘台弹劾张居正:【自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专政以来,每每自道,必曰‘吾相天下,何事不可作止?何人不可进退?’……夫其进退人也,威逼人也,宰相之实也。】

这些上引朱元璋祖训,用以打击权臣,指斥其''非宰相而行相权”的上奏,都被明朝中枢毫不客气地驳回无视了。

张居正秉国时,狂言:【我非相(宰相),乃摄(摄政)也】,毫不客气地挂上:【

日月并明,九州朝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八方拜太岳相公

】的对联。

而时人后世笔记,亦称其“江陵张相国”。万历朝陈第有诗云:「跼蹐何所思,江陵张相国。」

因此,内阁首辅被文武百官通称为“相国”,内阁辅臣被通称为“宰相”,朝臣入阁被通称为“宣麻拜相”,司礼监掌印太监被通称为“内相”,在明朝中后期,再普遍不过了。

这就和明朝的六部尚书,同样也被尊以种种古称一样:吏部尚书(大冢宰、太宰),兵部尚书(大司马),户部尚书(大司农),礼部尚书(大宗伯),刑部尚书(大司寇、大司徒),工部尚书(大司空)……一样。而此后的清朝官场,也沿袭了这种古称指代。

相关内容

5盘大逆转,烂柯杯32强赛...
逆转与命运——2025烂柯杯16强赛的光与影 2025年7月2日,...
2025-07-27 08:37:51
诡异!中超半程冠军为何突然...
北京时间7月26日消息,2025赛季中超联赛第18轮比赛展开争夺,...
2025-07-27 08:37:41
原创 ...
在汪峰和森林北前往日本旅游的同一时刻,46岁的章子怡则在社交媒体上...
2025-07-27 08:37:41
原创 ...
说到明朝的历史,除了历代皇帝那些事儿,大家平时谈论最多的可能就是锦...
2025-07-27 08:34:15
聚焦朱子文化周丨纪念朱子诞...
■南平广播电视台:余华尊 ■建瓯融媒 聚焦朱子文化周 今天上午,2...
2025-07-27 08:33:52
原创 ...
1862年,这一年清朝可以说刚刚挺过亡国的危险。在这之前英法联军攻...
2025-07-27 08:33:50
原创 ...
众所周知,日本和我们国家一衣带水,从唐朝到当代一千多年的时间,两个...
2025-07-27 08:33:45
原创 ...
说起清代的翰林院,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清水衙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
2025-07-27 08:33:43
原创 ...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臭名昭著的暴君,臂如夏桀,这位夏朝时期的君主在位期...
2025-07-27 08:33:39

热门资讯

原创 光... 在清朝末年,光绪皇帝与慈禧之间的关系,不说是势同水火,也差不了多少,但生活中光绪皇帝管叫慈禧“亲爸爸...
原创 晴...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脾气不太好,死在他手里的功臣和大臣有很多。偏偏朱元璋还是个有自知之明的皇帝,...
原创 元... 毛主席曾在《沁园春·雪》中写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两个...
原创 为... 得国这件事,所谓正与不正,就看人民群众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卷入。 在权力更替的时候,如果人民群众的参...
原创 中... 我国修建的铁路时代并不久远,从詹天佑修建的第一条人字形铁路算起,我国的铁路才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
原创 清... 清朝罕见老照片:为何这些嫔妃都很“丑”?那是因为你没看过漂亮的 众所周知,清朝时期,皇后嫔妃基本全是...
南京大学著名学者莫砺锋受聘担任... 10月21日,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10月1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了聘...
原创 溥... 狼狈苦图谋,为奸两不羞。阴风同德殿,奴气辑熙楼。暴雨秋知了,皇袍小沐猴。匆匆一幕剧,贻笑却千秋。——...
原创 拥...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熟悉《百家姓》的朋友自然知道这是姓氏的排名,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姓氏有两万多种,...
原创 在... 导语:清朝末期,溥仪被逼退位。可是当时那些人还算是比较有人性,让溥仪继续居住在紫禁城里,革命党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