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天地民心》中,展现了林则徐在历史上的崇高形象。他以注重实学、勇于担当的态度赢得了时代的尊重。早在他高中榜得中之前,就展现出对实事求是的热切关注。当他赴京赴试的船上,却对漕船事务了如指掌。这种对实际问题的关心在那个应该紧张准备考试的时刻显得格外特立独行。对此,林则徐却淡定地回应:“读书人什么事不要留心呢,怎么可以漠然而视之。”这种对实际问题的关切,预示了他日后在实学和实政上的关键作用。
林则徐与当时的思想家陶澍一样,认识到漕运、河工、盐政这三大政是帝国治理中的关键。这三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1831年,当时治理黄河成为了“河工”中的难点,也是重中之重。针对黄河的治理,最直接的方式是用秸杆,即摘下穗的高粱杆,堆积成一道道,以防护大堤。然而,这样的方法每年耗资不菲,却难以见效。林则徐的一语惊人,他发现秸杆中存在弊端,实际上是一种豆腐渣工程。他的细致入微、见识过人,使他很快赢得了皇帝的关注和认可。林则徐对治理黄河的高效方式,不仅体现了实学的原则,也成为他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原因之一。 在当时,禁烟问题也成为国家治理的一部分。林则徐担任湖广总督时,以缉烟贩、收缴烟具的方式,成为地方上的楷模。当道光询问诸臣对禁烟的态度时,林则徐坚决主张采取重典手段,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 道光对此表示共鸣,任命林则徐前往广东查办禁烟事务。林则徐在广东的工作被赋予了巨大的责任,他在这一任务中展现了非凡的能力和决心。进京之后,道光对林则徐的礼遇破格得令人瞩目。连续十九次召见林则徐,每次都是特准在紫禁城内骑马,考虑到林则徐不太会骑马,又改为坐轿。甚至在正式交谈时,为了防止谈话时间过长,将他的宠臣累倒,还在地面铺上毡垫,为他提供了最为优越的待遇。这种礼遇与责任是相匹配的,林则徐要为国家治理的重任付出相应的努力。他所受到的这种特殊对待,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了他在道光眼中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