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独生子,是清朝最后一位正统皇帝。这位6岁即位、掌权仅一年多的年轻君主,存在感很低,因为他的母亲慈禧太后对晚清有着绝对的掌控力。政权。与他在位期间的默默无闻和傀儡生活相比,同治皇帝的死因已成为至今仍有争议的晚清之谜。
根据《清史稿》、《清史》、《起居登记》等许多清朝官方文献的记载,同治皇帝的死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天花的终结”。也就是说,面对——株天花这个清朝入关后严重威胁满族皇室的大敌,拥有清朝最优势医疗资源的同治皇帝不可能侥幸逃脱。和他的祖先顺治皇帝一样,他也是突然去世的。
在《清史穆宗实录》中,对于同治皇帝的死因有明确的解释:
今年11月,天花爆发。仔细调整摄影。从最近以来。生命力一天天下降。让他无法生存。难道不是天堂吗?
而且,紫禁城档案馆收藏的《万岁爷药书》中,详细记载了同治皇帝的病情和治疗过程。这份档案中,详细记载了同治十三年10月30日同治帝病重,召御医李德利、庄守和进宫问脉。这个时期持续了37天,直到12月5日同治皇帝去世。同治皇帝所用的106味汤剂上也清楚地记载着田氏的脉象和处方。
本文件经医学界专家教授研究论证,并经北京医院医务室医学认证。它得到了许多清史学者的认可和信服。
然而,1989年,《文史哲》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清太医后裔论同治之死》的文章。作者是曾诊治同治皇帝严重天花病的太医——李德利。后人。
文章对同治皇帝的死因解释如下:
当我的曾祖父(太医李德利)奉命去养心堂把脉时,他已经知道自己得了梅毒。为了谨慎起见,请来了当时著名的外科医生张本仁会诊,他们一致判定是梅毒疮。
李德利向慈禧太后举报同治帝后,为了掩盖这起皇室中从未发生过的丑闻,慈禧太后居然下令太医给同治皇帝治疗类似天花的疾病来掩盖。同治皇帝患有“无法解释的疾病”,这是有损皇室颜面的事实。
至于文中李德利后人所叙述的历史真相,清代学者梁熙所著的《清野笔记》中,不约而同地有类似的记载:
载淳专门到内城寻找私人妓女以取乐。随着时间的推移,毒开始发作,而他一开始甚至没有意识到。然后他的脸上和背部出现了这种情况,于是他被送往太医院接受治疗。帝国医院看到她,都惊呆了。他们知道她是妓女,但他们不敢说什么。相反,他们要求慈禧告诉她她的病是什么。慈禧传旨说:“我怕耳朵长痘。”于是她尝试用祛痘药治疗,但没有效果。皇帝大怒,骂道:“我没有天花,怎么能治好天花呢?”太医道:“这是太后的吩咐。”皇帝没有说什么,只是怨恨。临死前数日,下身已溃烂,散发恶臭,直至见腰而死。
也就是说,慈禧太后干涉同治皇帝在后宫的生活后,“家中无趣”的同治皇帝就随性抛弃了整个后宫,在慈禧太后的干涉下,“出去纵情风流”。恭王之子载诚领导。导致身体感染梅毒。但慈禧太后得知同治帝的真实病情后,为了挽回皇室颜面,也掩盖同治帝的病情,下令“以痘治病”。药不起作用,同治皇帝只能“恨”得浑身溃烂而死。
另外,在同时期的许多民间文学作品中,都说同治皇帝“患痈肿,颈腹各一,皆厚溃溃,日色尚暗,差点没命”。不知道是谁在场”、“太后任由皇帝四处游走,当他生病时,诸如“且不细心照顾,以至于不忍心被认真对待”。
那么,同治皇帝到底是死于天花还是梅毒呢?
笔者认为,也许李德利后人的记载以及当时的许多民间文献就是同治皇帝年仅19岁就去世的真相。
顺治元年,多尔衮率八旗军入境。从未接触过天花病毒、没有免疫抗体的满族士兵甚至满族皇室成员,都体会到了天花疾病的严重性。
猛将爱新觉罗都铎和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统治阶级死于天花的主要代表。有鉴于此,曾经感染天花并侥幸活下来的康熙皇帝特别重视天花的防治,并逐步为皇室子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疫苗接种预防体系,大大降低了天花的发病率和发病率。天花的死亡率。
而且,在清朝的很多官方文献中,都没有记载同治皇帝感染天花后,宫中对“出宫避痘”的日常安排。
因此,笔者认为同治皇帝死于梅毒,而非天花。正是由于慈禧太后故意隐瞒同治皇帝的病情,用药不当,才导致了19岁的皇帝去世。
参考文献:《清史稿穆宗本纪二》、《清实录穆宗实录》、《清朝野史》、《清朝野史观》、《文史哲》 ——清宫医后裔谈同治之死》、《万岁《我的用药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