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朱棣的长子,他的体态肥胖成为了他的一大特征,甚至连走路都需要两人搀扶。这让以武力见长的父亲朱棣感到十分失望,因为在朱棣看来,如此不重用的儿子似乎对他的期望值大打折扣。然而,为何朱棣最终选择了他作为太子呢?
朱高炽的肥胖身材成为了朱棣对他的不满之源。为了改变儿子的体态,朱棣曾下令让朱高炽和弟弟们一起进行骑射练习,然而朱高炽的身体素质无法支持这样的运动,很快就气喘嘘嘘,无法坚持。于是,朱棣又尝试通过饮食控制来减肥,限制了主厨给他的饭菜,每顿只让他吃六七成饱。然而,这一切的努力似乎都没有奏效,朱高炽的肥胖问题依然存在。
在朱元璋的时代,朱高炽曾经展现出一些过人的才华。朱元璋有一次让藩王的世子批阅奏章,以检验他们的处事能力。朱高炽选择了一些民生社稷类的奏章进行批阅,却被朱元璋发现了其中的明显错误。然而,朱高炽并没有推脱责任,而是坦然承认并解释说这些小事不值得皇上亲自处理。这个回答让朱元璋大为欢心,称赞朱高炽有为君者的风范。这或许是朱高炽在父亲面前留下的难得的正面形象。
尽管朱高炽深得朱元璋喜爱,成为燕世子,但朱棣在看到儿子的肥胖问题后心生不满。这或许是由于父亲期望儿子能够以武力见长,而肥胖的身体让他在军事上显得不中用。朱棣曾多次下令帮助他减肥,但均未成功。
然而,朱元璋对朱高炽的欣赏并没有因为身体的原因而减少。在朱元璋去世后,朱棣继续推迟立太子的时机,虽然朱高炽是嫡长子,也被立为燕王世子。这可能是因为朱棣对朱高炽的身材和个性仍有所不满,同时朱高炽的弟弟们也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加剧了朱棣对他的偏见。
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经常中伤大哥,使得朱棣对朱高炽的偏见逐渐加深。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甚至救了朱棣一次,引起了朱棣对他的特殊关注。朱棣曾经犹豫不决,不愿意立太子,直到一次他秘密请教解缙。解缙的一句话“陛下还有好圣孙”点醒了朱棣,让他意识到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可能更符合他的期望。
最终,朱高炽在朱棣掌权后成为了太子,但在朱瞻基的弟弟们频频搞事情的情况下,太子的位置仍然岌岌可危。然而,朱高炽的小心谨慎和一群重臣的支持,使他顺利登基成为了皇帝。尽管只当了短短的一年左右的皇帝,但朱高炽为后世留下了不错的基础。
在历史长河中,朱高炽或许并不是一个杰出的皇帝,但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曲折。他在父亲和朱元璋面前所展现出的不同形象,以及最终成为太子和皇帝的经历,都为历史留下了一个独特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