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的秀才,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他们的身份是民是官?
创始人
2025-07-26 19:33:27
0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这是古人对自己求学之途的鞭策和自我激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几千年来,历朝历代英明的统治者始终贯穿选贤举能、唯才是举的宗旨,让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

多年来,科举制度的发展与演变,使得秀才这一群体不断壮大并延续千年,甚至有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的说法,可知其社会地位有多高。那么,既然如此,古代的秀才放到今天来看,相当于什么学历呢,是民还是官?

科举制度演变后的产物

秀才的产生与普遍化是时代进度和社会发展的结果,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与统称,同时也是古代教育制度不断完善的体现,作为秀才,必须经过童试的选拔,分别参加太学、府学和县学,其学生均被称为秀才。

童试分为三级考试,包含县试、府试和院试。县试一般由地方官员知县在县里主持,参考人员必须是五人结伴,由该县廪生做担保,考察合格后,才可以参加考试。

与县试相比,府试并无二致,考试内容和考试地点基本相同,考试时间一般定在四月,由知府或直隶州知州、直隶厅同知主持,府试通过之后,便可参加院试。

院试在府城或直属省州治,由学政主持,通过这一轮考试后,应考者被称为生员,也就是秀才,之后可以进入府学和县学,如果成绩优秀,还有可能被选拔为贡生,成为社会名望极高的太学学生,也就是国子监的学生。

一般来说,生员成绩越好,得到的待遇也越好,由政府提供津贴、包揽生活日用的是廪膳生员,也叫廪生,有规定的名额。

作为廪生的候补生员,同样有规定名额,被定义为增生,也就是增广生员。

再者,充当增广生员的候补人员为府生,同样被叫做府学生员。

秀才以谦卑有礼、学富五车的形象自居,一旦进入仕绅阶层,就会被老百姓刮目相看,不仅社会地位高、广受尊重,而且面对县官,无需下跪行礼,所有徭役一概免除。

如果在科举考试中一举及第,还能成为朝廷官员,否则可以选择教书,做私塾先生。

与时俱进,随时代发展

起初,秀才与读书人之间毫无关联,从字面上理解,秀才指的是才之秀者,能力、才干十分突出的人,与一个人的身份和学识无关,其意义更接近于世人对人才的定义。

汉武帝时期,四书五经是选举人才时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学校生员的专属名称,而且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秀才逐渐成为考查人才的重要方式。

唐宋时,秀才等同于读书人,无需参加考试,对人生仕途没有真正的作用。

汉朝以后,人们开始对秀才赋予特殊的政治意义,唐宋时期,凡是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都被称为秀才,也是从那时候起,秀才一词逐渐有了读书人的意蕴,直至其完全指代读书人,到了元明时期,这一演变得以完成。

明清以后,秀才专指府学和县学中熟读四书五经的生员,否则即使饱读诗书,也得不到秀才这一美誉,也是从这时候起,秀才逐渐与如今的学历挂钩,地位逐渐提高,不仅免除杂役和赋税,还可以向国家领取钱粮。

在古代,某些士大夫会被直接称作秀才,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与日臻完善,秀才在时代中沦为士大夫的最底层,用来指代通过科举院试的生员,在极端情况下,秀才成了一张护身符,可以帮助当事人免去刑罚。

与现代社会的本科学历旗鼓相当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切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进行转移,所以,尽管秀才的发展与演变由来已久,其真实内涵与社会地位在朝代之间却各不相同。

唐宋时期,身为读书人,无需参加任何考试就能被认可为秀才,秀才的头衔不再遥不可及,于是到了宋朝,秀才的称谓不再被珍视,满大街都是拥有同等身份的人,与此同时,秀才对于科举进士和人生仕途不再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但是这一局面到了明清时期,开始得到全方位的扭转,秀才与学历之间的纽带越来越明显,关联性越来越强,而且这个时期的读书人必须通过层层选拔考试,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激烈淘汰才能有资格与秀才这一头衔相匹配。

由于时空的差异,现代的学历与数千年之前的秀才其实并无可比性,但是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么古代的秀才,尤其是进入明清后,秀才的含金量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本科学历。

正因如此,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并不是空穴来风,秀才在当时已经是非常高的学历,斩获这一头衔的一群人往往学识渊博、博闻强识、见多识广,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洞察力和思考力。

明清时期,如果一个人想通过读书做官光耀门楣,那么参加乡试中举成为秀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正因为如此,秀才成为当时做官的敲门砖,成为普通人跃龙门的助力潮。

国家的统治者自然明白人才乃至一群读书人对朝纲和江山社稷的重要性,于是封建王朝的君主重视科举制度的同时,也会给予秀才诸多福利和特权。

比如,一个秀才所获得的官府补贴,相当于现代社会优秀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奖学金,其中包括粮食、钱财,在特殊场合,秀才同样会受到特殊对待,比如面对知县官员,无需讲究繁文缛节,甚至可以不出公差,免纳田粮。

正是因为秀才的社会名望高,国家待遇好,想成为秀才的人不计其数,加上科举时间十分漫长,考试难度相当大。所以这条路上的竞争异常激烈,有许多人哪怕早已年过不惑甚至天命之年,仍然没有官运亨通,仅仅只是一位秀才,于是酸秀才应运而生。

总之,秀才的身份更多处于中立,介于官员与平民百姓之间,因为国家政策的优待,享有一定特权,但是回归现实,并无实际权力,甚至谈不上一官半职。

秀才是科举制度在时代浪潮中演变后的产物,同为读书人,与今天的学历相比较而言,可以用大学本科去理解秀才在古代的地位。

相关内容

站在泸定桥畔 听“过桥木板...
如今的泸定桥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公众号供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
2025-07-26 12:33:39
原创 ...
说到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匪夷所思,八旗子弟居然做起了“反清复...
2025-07-26 12:33:37
原创 ...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北宋和南宋其实就是一回事,不仅如此,它们二者的...
2025-07-26 12:33:24
原创 ...
“秦王这面相不行啊,太刚烈了,怕不是一冒犯到就得被干掉,不愧是虎狼...
2025-07-26 12:33:22
原创 ...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朱成山】 日前,上海震旦职业学校教师在课堂上...
2025-07-26 12:33:10
原创 ...
作者:赵心放 赵匡胤是北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完成了全国大部...
2025-07-26 12:33:10
原创 ...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秘档解密,我们在克格勃文件档中发现了一个惊人...
2025-07-26 12:33:05
原创 ...
图1:清朝骁骑营。骁骑营是一个军营的名称,晋代开始设置,最开始是魏...
2025-07-26 12:33:05
原创 ...
混乱的战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几乎每个国家都出现了一大批能人...
2025-07-26 12:33:00

热门资讯

原创 时... 大汉的开国之帝刘邦可以说是一个一统大业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帝王之一了,而对于刘邦的评价却有着两极不同的的...
原创 大... 庚子年间的那场两宫西狩,慈禧和光绪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民生之多艰”,一路上狼狈不堪,凶险万分,知县吴永...
原创 古... 古代没音响,将军是如何给万人训话的?不得不佩服祖先的智慧。 众所周知,我们的国家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原创 《... 一个朝代的运势和每一个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是分不开的,每一个朝代的开始都是欣欣向荣,万象更新,因为自己千...
原创 明... 预言自己死后坟墓被清军召凿开,点明主使者的身份,吓得清军脸色大变,明初开国元勋刘伯温的预言究竟有多准...
原创 康...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晚期政府腐败无能导致山河破碎,签订各种不公平条约各地赔款,溥仪堂堂皇帝如...
原创 因... 从学术的角度来说,考古专家的工作确实有一定的必要性。因为考古专家从古墓里挖掘出来的东西,可以让我们更...
原创 法... 在冷战期间,与苏联克格勃博弈中取得最大成就不是他的死对头美国中央情报局,而是法国的情报机构领土监护局...
原创 大... 《大秦帝国之裂变》:秦国两万步卒大败魏国三万铁骑?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 最近在看《大秦帝国之裂变》,...
原创 “...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智的台湾民众都是一心希望早日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但是不可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