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阿桂在官场也曾受挫,乾隆十三年初,因川陕总督张广泗进剿大小金川失利,阿桂也被弹劾“勾结张广泗,蒙蔽纳亲”,后因乾隆帝念其父年老,又只有阿桂这么一儿子,才格外开恩,没治他的罪,将他释放回家,这是阿桂早期在官场栽的一个大跟头。
但因阿桂自身才能和满洲贵族子弟的身份,他在官场摔倒后,很快又站了起来,被乾隆重新启用。后来阿桂升任为军机大臣、伊犁将军,但在处理缅甸事务时,阿桂又遭挫折,被降职。后因平定金川之功再度崛起。阿桂在官场就这样起起落落,宛如乾隆朝官场的不倒翁一样,也正为他有这样雄厚的资历,所以,后来他才敢于鄙视和珅,与和珅争锋。 此后,从乾隆五十四年(1789)阿桂视察荆州堤工程返京后,直到嘉庆二年(1797)病逝的九年时间内,他一直在京城处理政务,度过了人生路上最后一段时光。此时,朝廷的政局已经被和珅及其同党完全把持。当时阿桂的地位虽在和珅之上,但因和珅超强的揣摩圣意的能力,也常令他吃亏,还因为他此前多年在外任职,较少在中央处理政务,所以慢慢让和珅窃取了大权。 阿桂眼见和珅利用投机钻营之能爬到自己头上专权乱政很是不爽,于是痛恨在心。和珅面对阿桂这样久经官场的老江湖,自然也不愿意多得罪,因此也曾极力拉拢阿桂与其同流合污,但阿桂在这方面却表现得很倔强,不上和珅的道儿,依旧我行我素。史书记载说:“乃除召见议政外,毫不与通交接。凡立御阶之侧,公必去和相十数武,愕然独立,和就与言政事,公亦漫应之,终不移故处也”。 但因阿桂在满清官场的资历太老,和珅虽拉拢不了他,但也整不倒他,二人就这样维持着不冷不热的关系。乾隆六十年(1795)时,乾隆帝禅位给嘉庆帝,次年嘉庆正式继位。当时阿桂年已八十,他以身体不适为由向皇帝请求休假养病,却不曾想,此一病竟一直病到次年八月,而不幸逝世,享年81岁。阿桂死后,被赠太保,入祀贤良祠,谥号文成。乾隆皇帝曾将本朝有军功的的大臣图像悬于紫光阁,按功劳大小依次排序,前后总共四次,并亲自为他们撰写评语,其中只有阿桂和海兰察四次皆列前列。可能正因如此,他才敢于鄙视和珅,还能保全晚节吧!(文/讲史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