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文武双全的人才,出身秀才,饱读诗书,袁世凯曾形容徐树铮"一脸的书气",在民初武人中可谓鹤立鸡群。他以武力为后盾,于1919年11月迫使外蒙古无条件撤销自治,回归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他就是北洋军阀皖系名将徐树铮。
徐树铮,安徽萧县人,十三岁考中秀才,被誉为神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从家乡赴山东投奔袁世凯,开启了军旅生涯。1905年,徐树铮在段祺瑞的支持下,东渡日本学习军事。五年后学成回国,被清政府分配到驻扎北京南苑的陆军第六镇,成为段祺瑞的心腹谋士,为其出谋划策。 1919年,徐树铮被任命为西北筹边使,期间三次赴外蒙。第一次在库伦逗留22天,主要解决撤治问题,将有条件撤治变为无条件撤治,以雷厉风行的手段迫使外蒙僧俗统治集团向大总统徐世昌递交请求撤治的呈文。第二次主要办理撤治诸项事宜,册封哲布尊丹巴及女佛,并巡视外蒙边务。第三次被段祺瑞从库伦召回,这次是真正着手经营外蒙。 1925年徐树铮访问欧美日本各国,并会见了这些国家的元首。回国后国内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张作霖的奉军互抢地盘,浙江的孙传芳崛起,对抗奉军南下。徐树铮一心想将段祺瑞推上总统宝座,重掌大权,打算劝说张、孙两家息兵,共同对付有"赤化"之嫌的冯玉祥。冯玉祥得到这些情报,自然感到芒刺在背,再加上七年前徐树铮杀死他舅父陆建章的仇恨,遂对徐树铮萌生了杀心。 1925年12月30日,徐树铮乘火车经廊坊时被枪杀,死后安葬萧县凤家山。至今人们只知道外蒙一直独立,却不知道被收复过,所以也没人知道徐树铮,连墓地都无人打扫,长满了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