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明朝初期杰出的开国名将。起初,他在徐达、常遇春等大将的阴影下,名气相对较低,地位和功绩也远不及他们。然而,随着老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蓝玉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他不仅勇猛善战,在对抗蒙古的战斗中,更是摧毁了其政治体系,几乎使蒙古灭亡,声震天下。
早年间,蓝玉投靠了朱元璋,参与了与常遇春、傅友德、沐英等名将的多次作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洪武十二年,他因功绩被封为侯爵。然而,真正让他名震天下的战役是与蒙古的北伐。
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蓝玉率领15万大军北伐,从大宁出发,逐步推进至庆州。得知蒙古元主在捕鱼儿海时,蓝玉迅速赶到百眼井。尽管距离捕鱼儿海仍有四十里,却没有发现敌军。蓝玉考虑引军返回,但在定远侯王弼的劝说下,决定继续前进。夜间,他迅速赶到捕鱼儿海南边。敌军当时还在海东北八十余里处,蓝玉命王弼为前锋,率领骑兵迅速逼近。元军大惊,仓促迎战,结果溃败,太尉蛮子等被击毙,只有元主与太子等数十人逃脱。蓝玉派精锐骑兵追击,虽未追上元主,但俘获了次子地保奴、妃嫔、公主等百余人。此战,他摧毁了蒙古,对明朝建国后对蒙古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然而,尽管蓝玉在军事上表现出色,他在政治上却显得力不从心,有点类似古代的韩信。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他却因谋反罪被残酷处死,身体被剥皮实草,成为一代名将悲惨收场。
蓝玉之死的原因在于他过于自负,不懂得忍让,并且对朱元璋不够尊重。他养了大量的庄奴和义子,嚣张跋扈,行为霸道。蓝玉曾经霸占东昌民田,被御史质问,他却怒气冲冲将御史赶走。夜间抵达喜峰关时,由于守关官吏未能及时开门,他毫不犹豫地纵兵毁关,强行闯入,引起了皇帝的极大愤怒。他还侮辱了元朝皇帝的妃子,导致元妃因羞辱自杀,朱元璋为此严厉责备蓝玉,但他却不以为意。这种嚣张的行为多次引起朱元璋的责备,但蓝玉依然固执己见。
朱元璋对他的优礼变得日益不满,认为他是一个不听话的骄兵悍将,让他感到不安全。对于一位屡立战功的朱元璋来说,蓝玉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而蓝玉也在政治上表现得相当愚昧,没有意识到隐忍的重要性,最终让朱元璋找到了动手的理由。这一场悲剧宣告了一代名将的悲惨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