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王朝末期都会发生农民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很难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却会严重损害当时腐朽的王朝。比如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并没有创建一个新的王朝,但秦朝却在他们的攻击下崩溃了。起义失败后,曾经强大的秦朝只维持了两年就彻底瓦解了。唐末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但其部下朱温建立大梁,引领中国历史进入五朝十国的新篇章。明朝末年,农民领袖李自成逼死崇祯,直接宣告明朝破产。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们是被清军骑兵击败的,并不是明朝的结果。
清朝末年,还发生过一场席卷全国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这就是天平天国。这次农民起义不仅是封建社会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且规模空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天平天国鼎盛时期,征服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从字面上看,这些先进理念比过时的清政府要强得多。而且,此时的八旗子弟早已失去了祖辈的辉煌,大清王朝也在慈禧的胡乱指挥下走向衰落。按照惯例,天平天国即使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也应该对清政府造成致命的打击。或者说慈禧已经被杀了,清朝皇帝也被废了。只是还没有和后来的其他势力交手过。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这场长达十四年的农民起义并没有直接导致清政府的灭亡,也没有被后来的势力所消灭。难道当时已经腐烂的清政府还强大到足以让一个势头正盛的新兴政权垮台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清政府为什么能够平息太平天国起义。
任何政权的衰落都是从领导人未能取得进展开始的。汉朝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达到了兵员众多、国库丰富、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然而,他们遇到了汉武帝,汉武帝对自己的成就非常满意。连年的战乱和巫术之祸,直接导致汉朝日渐衰弱。盛世唐朝也在唐玄宗多年的歌功颂德中出现了战力的急剧下降。清朝也是如此。康干盛世末期国富民强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太平天国也是如此,这个新兴的农民政权还远远没有达到汉唐时期的巅峰。在它征服世界之前,它就开始追求享乐,互相猜疑,不断地发生内讧。最终三王被杀,邑王石达开带着少量兵马逃跑,最终被清军俘虏。强大的太平军从此连连惨败。
其次,对抗太平军的主力不是八旗军,而是民间武装。
农民起义的基础是群众的支持。赢得人民的支持,你就会成功;赢得人民的支持,你就会成功;如果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你就无法前进。太平天国刚出现时就深受民间的欢迎。当时的清政府嚣张腐败,人民急需一位领袖来带领他们反抗暴政。洪秀全就此事作出了回应。而以基督教为基础的治国理论也深受民间的欢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来不傻的老百姓,看清了这个政权的真面目。当人们知道太平天国不但等级森严、嚣张淫荡,而且还有一系列惠民政策根本无法实施时,自然就不会再支持他、追随他了。这为曾国藩阻止湘军抵抗太平天国提供了机会。
只要有机会,人们就会愿意追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都是知识渊博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可以从书本上知道如何对付农民武装,又可以在实践中通过缜密的思考不断修改和完善。这些人虽然是文人,但治军严谨,有军事才能,可以带兵打仗。而且跟随他们的人可以得到朝廷的认可,实现升官发财的愿望。为什么人们不追随他们?所以湘军规模越大,人数越多,越打越有战斗力。太平军打得越来越少,越打越失败。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湘军和太平军的区别。湘军中,有一位以公正着称的“彭大铁”。他有多公平?李鸿章的兄弟抢走了学者的妻子。这个彭大铁亲自到李鸿章府上问罪,最后逼迫这个深受李母宠爱的年轻人给儿子服毒自杀,才道歉退出。能和包拯媲美吗?这样的人能够在湘军服役,多年都没有离开的意思,这就证明了湘军有公平公正的土壤。另一方面,太平军容易出现裙带关系和猜忌,自然不是湘军的对手。
最后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