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清朝历史时,那钢蛋总是滔滔不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段历史中,有许多争议人物,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吴三桂。 吴三桂并非某些电视剧中描绘的酒囊饭袋之人,他的能力非常强大。在清军入关之后,吴三桂迅速成为了三大藩王之首。直到康熙十二年,皇帝决定削弱藩王的权力,准备撤藩。吴三桂得知此消息后,立刻发布檄文,宣告与清政府决裂。那钢蛋今天就带你回顾一下当时的战局,看看为何吴三桂尽管在初期占据优势,最终却仍然败北。
众所周知,撤藩的决定一发布,吴三桂便意识到这是康熙皇帝逼迫自己反叛的信号。他愤而杀死了当时朝廷派往云南的巡抚朱国志,改国号为周,并宣布恢复汉朝的制度,公开反叛清朝。此举使得他获得了许多老部下和将领的支持,包括尚可喜和耿精忠等人。从此,战争全面爆发。 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最终无法说谁更为英明。根据史料记载,双方并没有高明之处,最后吴三桂因年事已高且身体不好,最终死于病重。吴三桂死后,他的集团军很快溃败。最初,吴三桂凭借云南作为根据地,曾在对抗人数占优的清军时占得先机,甚至一度推进至长江流域,康熙的军队节节败退。 然而,随着年纪增大,吴三桂变得更加保守,犯下了重大的战略错误。尽管他一度取得了胜利,但却未能趁机北伐,而是选择与清政府划江而治,这无疑是天方夜谭。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军得到了喘息之机,从容调动全国的兵力、物力,逐步扭转了战局,形成了对峙局面。而一旦局面进入僵持,吴三桂便只能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清朝的强大力量,且云南的大本营地理环境不适合支撑长期战争,使得吴三桂在后期逐渐陷入困境。 更为致命的是,吴三桂未能得到民心的支持。当初,他引诱清兵入关,导致了永历帝的死亡,激起了民众的愤怒。因此,后来再想反清时,吴三桂已彻底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与此同时,吴三桂的好盟友耿精忠和尚可喜的表现也令人大跌眼镜。耿精忠在台湾郑氏的战斗中难以为吴三桂提供实质帮助,而尚可喜更是在三个月内便投降了清朝,真是让人震惊不已。吴三桂这场战争的失败,也许在历史上只有像朱棣这样的历史人物才能把握得住。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