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年,年仅25岁的汉哀帝刘欣因病去世,并且没有留下继位的儿子。因为没有继承人,朝廷面临着继位问题的紧急解决。此前长期被忽视的王莽,在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支持下,迅速排除了反对者,除掉了汉哀帝宠信的大司马董贤,成功掌控了朝政。
由于汉哀帝去世时并没有留下继承人,挑选新的皇帝成为一项紧急任务。王莽在这种情况下决定选定年仅9岁的中山王刘箕子来继位,之后刘箕子改名为刘衎,成为汉平帝。尽管刘箕子是西汉的最后一位皇帝,但他并未亲眼见证西汉的灭亡。 回顾历史,王莽曾在汉成帝时期遭遇了重大打击。当时,王莽刚刚升任为大司马,而汉成帝在沉迷享乐的同时,朝政几乎全部由王莽掌控。作为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外戚,王家控制了朝廷的多数关键职位,甚至大司马一职变成了王家的世袭职位。但汉成帝突然去世,继位的是他的侄子汉哀帝。汉哀帝不仅和王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还得到了母亲家族的强力支持。 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汉哀帝便清除了王家在朝中的权力,甚至将王莽赶回了封地新都。在这三年里,王莽只能忍受被排挤的局面,尽管他不断讨好太皇太后王政君,但她显然不再愿意帮助王家,王莽的前景一片黯淡。 然而,命运的转折很快到来。汉哀帝去世后,王莽迅速清除了一切反对势力,甚至将汉哀帝亲立的大司马董贤也排除在外。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王莽重新掌控朝政,并决定选举年仅9岁的刘箕子继位。 此时,王莽深知,必须牢牢控制住刘箕子和其外戚,避免出现像汉哀帝时期那样的局面。因此,他采取了策略,通过礼法来重新界定刘箕子的身份。他公开声明刘箕子是汉成帝的侄子,而非汉哀帝的亲戚,这样一来,他成功割断了刘箕子与汉哀帝的血缘关系,也消除了刘箕子与中山王一脉的联系。 接着,王莽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他任命了一位与刘箕子血缘关系远远不如的宗室成员来继承中山王的职位,并宣布刘箕子与中山王家族彻底断绝关系。为了确保刘箕子不再与原先的家族有任何联系,王莽还要求刘箕子入京时不得带上任何家族成员,只有他自己和王莽的支持者才能护送他前往。 年幼的汉平帝孤身一人进入长安,继位成为皇帝。这一切对他的母亲卫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她不仅失去了与儿子的亲情联系,而且原本该和儿子一同荣升的卫家,也在王莽的操控下沦为局外人。王莽借着汉平帝的名义巩固了自己的权力,而卫家不仅未能获益,反而陷入了困境。 就在卫姬焦虑时,王莽的嫡长子王宇找到了她,提出帮助恢复她与汉平帝的亲情联系。王宇深知,如果不采取行动,未来汉平帝长大后很可能会反击王家。于是,王宇开始策划各种办法,希望让卫姬能进京见到儿子。但每次王莽的严苛反应都摧毁了他们的希望。 最终,为了自保,王宇想通过制造异象来引诱王莽放松警惕,可惜这一阴谋最终败露。王莽毫不手软,将王宇处死,并满门抄斩卫家,唯独卫姬幸免于难。就在卫家被灭族时,年幼的汉平帝只能目睹这一切,但他无能为力,甚至还与王莽的女儿成婚,以彻底融入王家的统治。尽管如此,汉平帝始终未能拥有真正的权力。朝政依然由王政君掌控,而王莽借此机会继续巩固自己的地位。公元元始元年,发生了一件被视为吉兆的事件,越裳氏送来白雉和两只黑雉,这一献礼被巧妙地用来提升王莽的声望,甚至有人上书请求尊封王莽为安汉公,这一荣誉使王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然而,汉平帝的反应却始终没有在史书上留下记录,他依然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几乎没有任何实权。而王莽的权力则借助一系列尊号与称号迅速膨胀,最终他获得了宰衡这一至高无上的职位,这使他在名义上超越了三公,成为朝廷的最高权臣。 王莽并不满足于现状,他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手段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并最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汉平帝。然而,在这一切看似顺利的背后,汉平帝的内心早已充满了彷徨与无奈。年仅14岁的他,早早被困在权力的漩涡中,无法挣脱王莽的控制。 在元始五年,王莽通过举行九锡仪式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九锡的权臣,达到了权力的巅峰。然而,汉平帝依然无声无息地承受着这一切,尽管他身为皇帝,但这一身份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空洞的象征。 最终,汉平帝因病去世,年仅14岁。史书上虽然说他是因病去世,但后世关于其死因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一种推测认为,王莽可能亲手下毒,导致汉平帝早早去世。无论真相如何,汉平帝的短暂一生注定是空洞的,他在位期间的所有事务,都由王莽主导。 汉平帝的去世并未导致汉朝的灭亡,王莽继位为摄皇帝,开始了新的政治布局。虽然王莽之后的篡汉之举最终让刘婴失去了继位的机会,但汉平帝作为西汉的最后一位名义上的皇帝,注定了他在历史中的地位——他虽然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从未真正体验过作为皇帝的权力,始终只是王莽手中的一颗棋子。
下一篇:蒋维崧|怀念杨廷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