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慢跑是一种速度极其缓慢的跑步。它适合久坐上班族、运动新手,以及中老年人、心肺功能弱者,或者希望恢复体能、控制体重者。
超慢跑的特征有以下几个。第一是速度慢,时速在5~6千米,甚至更慢,仅比快走稍快。第二是心率低,维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感觉微喘但能轻松交谈。第三是步幅小,比正常跑步小很多,步伐紧凑,类似于“小碎步”。第四是冲击力小,脚掌自然落地(建议全脚掌或前脚掌先着地),对膝关节的冲击力远小于常规跑步。
超慢跑的优势
★燃脂效率是走路的两倍
研究发现,以同样的速度,超慢跑消耗的能量几乎是走路的两倍。因为跑步这个动作无论多慢,都包含了一个双脚离地的腾空阶段。为了完成这个动作,你的身体需要调用更多的小肌肉群来维持平衡和推进,而这些肌肉群的能量来源恰恰更偏向于脂肪。走路就像是节能模式,而超慢跑哪怕速度再慢,也切换到了燃脂模式。
不过,超慢跑单次消耗的能量总量有限。因此,超慢跑有助于控制体重,但不能指望让人“暴瘦”。科学减重仍要遵循“能量摄入小于消耗”与适度运动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才能安全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有人尝试在指压板上超慢跑,认为可以燃脂、减重,其实不然。指压板本来用于按摩足底穴位,并非“燃脂工具”。
★对关节的冲击力小
传统跑步的时候,地面会对膝关节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而超慢跑时冲击力变得非常柔和。很多人怕跑步,就是怕损伤膝关节。研究指出,采用前脚掌着地的超慢跑,冲击力与走路几乎没有差异。这意味着它对膝关节、踝关节的负担极小。
研究还表明,规律、适度的力学刺激可以促进关节滑液的流动,为软骨输送营养,甚至还能增加骨密度。
超慢跑的动作要领
★姿势
抬头挺胸:目视前方10~15米处,下巴微收,保持颈椎自然延伸,避免低头看脚。
身体微微前倾:整个身体从脚踝处开始作为一个整体略微前倾(想象要向前倒但用跑步维持平衡的感觉),以利用重力辅助前进。
核心收紧:腹部微微用力,保持躯干稳定,避免左右摇晃。
肩膀放松:自然下垂,不要耸肩。
基本原则是让身体保持放松,姿势可以在跑动的过程中逐步调整,最重要的是先跑起来。
★手臂摆动
自然弯曲:手肘弯曲约90度。
前后摆动:以肩关节为轴,轻松地前后摆动,幅度不用大。前不露肘(手臂向前摆动时,肘部不超过身体最前端),后不露手(手臂向后摆动时,手不超过身体最后端)。
放松:手部放松,可以想象手里握着鸡蛋或虚握拳,避免因紧握拳头导致肩颈紧张。
★腿部动作
小步幅:步幅要非常小,可能只比你的脚长一点点(20~30厘米)。
高步频:为了在慢速下维持跑步动作,需要相对较高的步频。建议目标为每分钟170~190步。
着地方式:前脚掌、全脚掌、前脚掌、全脚掌,按照这样的顺序依次着地。想象脚掌像车轮一样轻柔地滚过地面,着地瞬间靠近重心下方,然后快速平稳地过渡到全脚掌支撑,最后用前脚掌蹬离地面(蹬离动作非常轻微)。尽量避免脚跟先重重着地(后脚跟着地冲击力大)。
膝关节微弯:落地时膝关节保持微弯,起到缓冲作用。
轻快无声:脚步落地要轻、柔、有弹性,几乎没有声音。如果你听到“咚咚”的沉重脚步声,说明冲击力太大,应减小步幅、增加步频并调整着地方式。
★呼吸
自然、深长: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或者用口鼻结合呼吸。
保持交谈:这是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的核心标准。你应该能够轻松、完整地说出一句话或哼唱歌曲(比如“今天天气真不错”),而不会上气不接下气。如果喘不过气,说明太快了,就要立刻减速。
准备工作要做好
★装备
准备一双舒适、合脚、有基本缓震功能的运动跑鞋。穿着透气、吸汗的运动服。可准备运动手表或手环、水壶和手机。
★场地
首选:平坦、柔软的塑胶跑道、公园步道、土路或草地,这些地面缓冲效果好;使用瑜伽垫或跑步垫也是不错的选择。
次选:平坦的柏油路、跑步机。避免:坚硬的水泥地、崎岖不平的山路。
★身心准备
超慢跑的核心是“慢”和“轻松”,应专注于自身的感受,不必执着于速度和距离。
此外,进行5~10分钟热身非常重要,包括脚踝、膝盖、髋关节、腰部、肩膀、颈部绕圈;以及慢速高抬腿、后踢腿(脚跟碰臀部)、慢速开合跳、小幅度弓步走、摆臂等动态拉伸。
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姚鲁田
编辑:刘洋 李诗尧
校对:于洋
上一篇:原创 如果战争爆发,中国不得不发射一枚东风41,到底要消耗多少成本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