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1900-1902年天津老照片。这组照片抓怕了不寻常的焦点:法租界的酒店,身挂真手枪的小男孩,
海河中的小火轮,衙门口手持步枪的衙役,街上坐着八抬大轿的官老爷,连那位穿白衣的随从看背影也可得出牛哄哄。
这个时期,天津法租界的酒店消费水平较高,主要面向上流阶层和外国侨民,普通市民消费能力有限。法租界内的梨栈大街是商业中心,小伦敦西餐厅、国民饭店等设施均以高端服务著称,周边有玉丰永酒坊等配套,消费群体以富裕阶层为主 。
清末天津海河中的火轮主要指蒸汽小火轮,是当时天津航运的重要交通工具,反映了近代化与传统交通方式的并存。1860年,李鸿章从英国购入第一艘蒸汽小火轮“黄鹄号”,试用于漕运,但因触及既得利益,最终被朝廷以“震动山川龙脉”等理由强行拆毁 。1900年,天津海河已有小火轮运行,与传统帆船并存 。1901-1902年,天津火车站站牌标注洋文,显示西方交通工具的普及 。20世纪初,塘沽等地出现“挎子”小火轮,作为个体经营的公共交通工具,日均往返一次 。
清末天津衙门口衙役手持步枪,主要与庚子事变后列强对天津的军事控制及袁世凯组建警察部队的背景相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要求清政府在天津租界内禁止驻军,但允许以“警察”名义维持治安。袁世凯从北洋新军抽调1500人组建天津警察部队,表面职责是治安管理,实际承担军事防御功能。步枪作为主要武器,既符合其军事背景,也满足列强对天津控制权的要求。
清末天津坐八抬大轿的官员判断为三品以上文职官员,包括外省督抚、钦差大臣等高级官员。清朝规定,三品以上京官在京城内乘四人抬轿,出京时可升级为八抬大轿;外省督抚及三品以上钦差大臣均使用八抬大轿。
法租界的酒店
身挂手枪的小男孩。那手枪,看样子还是把真家伙;
海河中的小火轮
天津火车站站台
衙门口的差役,手里还拿了把步枪
站在衙门口一个戴枷锁的囚犯
坐着八抬大轿的官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