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卫青和霍去病,很多人习惯把他们连在一起称为帝国双璧。但是细心观察历史的人会发现,汉武帝在后期明显是在打压卫青,同时抬高霍去病,这就是历史学家常说的尊霍抑卫。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要理解这个问题,就得从卫青和霍去病的出身说起。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卫青是霍去病的亲舅舅,霍去病严格来说也是卫氏外戚集团的一员。不过,凡事没有绝对,虽然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但这并不意味着霍去病在所有事情上都听卫青的。随着漠北大战结束,卫青和霍去病都被封为大司马,成为汉军的最高统帅。这时,卫氏和霍氏逐渐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集团,而制造这种局面的正是汉武帝刘彻。
对于皇帝来说,最忌讳的就是武将过于团结。很多人听到这话可能会感到疑惑:将军团结不是好事吗?不是说团结就是力量吗?其实这句话本身没错,但问题在于,如果将军团结形成的力量过大,就可能威胁皇权。对帝王而言,保证自己绝对的统治地位高于其他任何事。汉武帝中晚期,卫氏外戚集团非常庞大。那时皇后是卫子夫,太子是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卫青是大将军,妻子又是平阳公主。卫青在军中的威望极高,许多将领都是他提拔出来的。随着时间推移,卫氏外戚集团越来越强大,甚至可能发展到尾大不掉的地步。这对生性多疑、极度重视权力的汉武帝来说,显然不能容忍。因此,在漠北大战后,汉武帝大肆封赏霍去病所部,而卫青的部下一个也没有获得封赏。这一举动,明白无误地向世人传达了他要抑制卫青、抬高霍去病的意图。 那么,这种策略效果如何呢?起初效果不错,许多人看到跟随卫青得不到封赏,纷纷投向霍去病阵营,逐渐形成卫氏集团和霍氏集团的竞争局面。有人可能会说,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霍去病不可能和舅舅争高低吧?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虽然卫青和霍去病是亲戚,不会直接明争高下,但两大集团内部的成员完全可能相互争斗。最明显的例子是卫青的妻子平阳公主,无论史书还是电视剧中,都对霍去病有意见甚至反感。还有一些阴谋论认为,霍去病的死与平阳公主有关,虽然无法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汉武帝尊霍抑卫,确实让两大家族之间产生了嫌隙。不过,汉武帝也没料到,霍去病年仅24岁就早逝。霍去病去世后,朝廷又回到了卫氏一家独大的局面。汉武帝于是提拔了他的另一个大舅子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原本想用李广利来制衡卫氏集团。然而,李广利能力远不如霍去病,完全不能胜任汉武帝的期望。无奈之下,汉武帝只好亲自出手,通过巫蛊之乱彻底削弱卫氏外戚集团。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卫青在世时,汉武帝并没有动卫家。这说明,尽管汉武帝手段冷酷无情,但在处理卫青家族时,仍然保留了一定的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