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国有五子良将,吴国有十二虎臣,而蜀国则有五虎上将。在这五位上将中,关羽和张飞无疑是最为人熟知的,他们不仅因为武艺高强,还因为与刘备结拜为兄弟,地位显赫。但诸葛亮真正重视的将领,却并非关羽和张飞,而是另外四位将军,其中包括魏延等人。
这些将领究竟是谁,诸葛亮为何如此青睐他们呢? 陈到 在蜀汉的两支精锐部队——无当飞军和白毦兵中,白毦兵的领军人物陈到便是诸葛亮特别看重的将领之一。白毦兵由西南少数民族组成,战斗力极强。刘备在担任豫州牧时,与陈到结识,并凭借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成功地把陈到拉拢到麾下,负责保护刘备的安全。不同于赵云,陈到并不需要出征打仗,而是专职担任刘备的贴身护卫。尽管如此,陈到的武力非常出众,能与赵云切磋武艺,实力可见一斑。 在诸葛亮北伐时,他并没有带上陈到,而是将他安排在东吴防线。这并非是低估了陈到,恰恰相反,诸葛亮非常信任陈到,毕竟蜀汉兵力虚弱,若不派一个可靠的强将留守,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因此,陈到的任务至关重要,诸葛亮对他的重视可见一斑。 姜维 姜维,诸葛亮的亲传弟子,是蜀汉一位非常重要的将领。原本是魏国的将领,姜维的父亲曾为魏国立下赫赫战功,但最终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为了奖励其父的贡献,魏国任命姜维为中郎,负责镇守天水。 在北伐时,诸葛亮遇到了姜维,并对他的军事才华产生了浓厚兴趣。姜维不仅精通兵法,且在用计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甚至差点用计生擒诸葛亮。姜维的武力也极为强悍,能够与赵云一较高下。诸葛亮看重姜维的才华,并多次用计最终将姜维收为己用。自此,姜维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北伐中的重要人物。诸葛亮倾心教授他自己平生所学,使姜维迅速成长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将领。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成为蜀国最有话语权的将领之一,并多次主持北伐。尽管北伐未能成功,但姜维在诸葛亮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显示出诸葛亮对他的深厚信任与欣赏。赵云 赵云,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以其无与伦比的武力和忠诚深受诸葛亮的青睐。赵云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而且外貌俊朗,身形威武,总是骑白马、披银枪,形象深得人心。赵云的武力高强、为人谦逊、忠诚无比,这些优点使他成为许多人心中完美的武将。 从赵云加入蜀汉集团开始,诸葛亮就对他非常欣赏。赵云不仅负责刘备的安全,还在战斗中屡次立下赫赫战功。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赵云单骑救阿斗的故事,赵云独自一人,带着阿斗从敌军包围中突围而出,这一壮举让刘备大加赞赏,称赵云浑身都是胆。 尽管赵云在北伐时期年事已高,但他依然是蜀汉阵营中不可忽视的名将。诸葛亮对赵云极为信任,经常将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赵云也从未辜负过诸葛亮的期望。赵云去世后,诸葛亮心痛不已,因为赵云不仅是蜀汉的顶级武将,也是他个人的挚友。赵云的去世对蜀汉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也象征着蜀汉逐渐走向衰落。 王平 王平是蜀汉精锐部队——无当飞军的首领,也是诸葛亮最看重的一位将领。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平定孟获之乱后,以孟获的军队为基础组建的特殊部队。为了使这支部队发挥最大效能,诸葛亮任命王平担任其指挥官。 王平早年曾是曹操的部下,后来在攻打汉中时被蜀汉俘虏,成为蜀汉的一员。在北伐时期,王平曾担任马谡的助手,并曾多次劝阻马谡不要将兵力部署在山上,但未得到采纳。最终,马谡在街亭之战中惨败,而王平及时撤兵,保存了部分兵力。 马谡失败后,王平四处收拢残兵,尽力挽回损失。诸葛亮去世后,王平继续受到重用,被任命为汉中太守,且多年来表现稳定,未出过任何问题。无论是担任白毦兵的首领,还是作为马谡的助手,王平都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和稳重的性格。诸葛亮对王平的重视,足以说明他在蜀汉阵营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