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年前,在东京湾的辽阔水面上,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的甲板上,一位跛脚的身影缓缓走向历史的见证点。日本外相重光葵,拖着他失去一条腿的身体,在签字的那一刻,正式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而这幅尘封了近八十年的黑白影像,如今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穿越时空,回响在当今的东京街头。
近日,俄罗斯外交部在其社交媒体平台上,出人意料地发布了1945年日本投降的历史影像,并配以直指东京“应当吸取历史教训”的文字。这一举动,无疑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俄罗斯官方通讯社塔斯社随即对此事进行了深入报道,试图揭示这一看似平常的举动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战略意图。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的团队在发布的帖文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核心观点:“若东京期望避免重蹈覆辙,就应切实遵守其宪法中关于和平的庄严承诺。” 这番话语,表面上看波澜不惊,实则蕴含着不容忽视的警示意味。
一、 历史的回响:为何七十九年前的画面,在今日被重提?
1945年9月2日,历史性的一页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被翻开。日本政府的代表重光葵与梅津美治郎,怀揣着沉重的心情,在投降书上签下了名字,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正式散尽。
而影像中,重光葵因1932年上海虹口公园爆炸案而致残的腿部,以及他拖着假肢艰难登舰的画面,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那次爆炸事件,本身就是日本侵华战争残酷历史的一个缩影,承载着无数血泪与屈辱。
俄罗斯选择在这个时间点重提旧事,绝非一时兴起。正如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专家伊万·祖延科所言,这是一种“用历史的镜子照见现实问题”的策略。近期,日本在国防政策上的显著转变,无疑已经引起了周边国家的广泛关注与警惕。
二、 和平宪法的基石:摇摇欲坠还是固若金汤?
日本战后制定的宪法第九条,堪称其和平发展的精神内核,其中明确规定了“永远放弃以国家权力发动的战争”。正是这条款,引导日本走上了一条与世界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和平崛起之路,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
然而,近些年来,这块神圣的基石似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动摇。
在安倍晋三执政期间,日本政府通过修改宪法解释,成功解禁了备受争议的集体自卫权。随后,岸田文雄内阁更是直接将目标定为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并雄心勃勃地将国防预算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2%。
2023年度,日本防卫省的预算高达惊人的6.8万亿日元,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一系列大胆的举措,与和平宪法的初衷,似乎渐行渐远。
三、 俄日之间的历史纠葛:北方四岛的“锁”与“解”
横亘在俄罗斯与日本之间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犹如一把敏感的钥匙,紧紧锁住了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走向。
2016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曾试图提出一种“新思路”,即以经济合作换取领土问题的解决方案。然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此并未轻易接受。俄罗斯在这些岛屿上部署最新型导弹系统的举动,清晰地表明了莫斯科在领土问题上绝不退让的坚定立场。
除此之外,日本近期在台湾海峡问题上的言论,更是加剧了俄罗斯的不满。扎哈罗娃公开点名批评日本内阁官员就台海问题发表的言论是“挑衅行为”,并直言不讳地指出,日本“至今未能真正接受二战的最终结果”。
四、 走向“正常国家”?日本的战略图谋与潜在隐忧
从积极倡导“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到频繁参与多国联合军事演习,日本正试图在全球安全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去年,日本对外宣布了其“从根本上强化防卫能力”的宏伟计划,并目标在2027年前完成整个自卫队的转型升级。这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行动,与日本一直宣称的“专守防卫”理念,显得格格不入。
日本政界人士,如高市早苗等人,在台湾海峡问题上的活跃表态,更是越过了日本以往的战略红线。这些举动不仅在中国引起了强烈反应,也让俄罗斯感到了深切的警惕。
东京的街道上,行色匆匆的人们穿梭于国会议事堂之间。在这座决定日本国家未来走向的重要建筑内,关于修改宪法的辩论仍在持续。而在遥远的莫斯科,俄罗斯外交部选择用近八十年前的历史画面,向东京发出了意味深长的警示。
历史的脚步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它总是会以相似的方式,传递着重要的教训。当日本一步步挣脱和平宪法的束缚,谋求新的战略定位时,俄罗斯送来的这面“历史镜子”,无疑值得日本认真审视和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