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还濒临破产的迈凯伦,如今却在F1赛场叱咤风云。在首席执行官扎克·布朗 (Zak Brown)的带领下,其赞助阵容不断壮大,已能与法拉利、梅赛德斯分庭抗礼。
快速盈利:迈凯伦于10月夺得一级方程式赛车(F1)车队总冠军,赛场外同样战绩斐然——目前该车队估值已达约44亿美元。图片来源:Clive Rose/Formula 1/Getty Images
原文标题:《迈凯伦如何摆脱财务危机,让F1业务驶入快车道》
在10月的新加坡大奖赛上,迈凯伦车手兰多·诺里斯(Lando Norris)和奥斯卡·皮亚斯特里(Oscar Piastri)分别以第三名和第四名冲线,本赛季F1车队总冠军的归属就此揭晓。
这是迈凯伦连续第二个赛季斩获这项赛事的最高荣誉,一个重大抉择也随即摆在了扎克·布朗面前:该怎样好好庆祝这一时刻呢?
不过对于这位54岁的迈凯伦车队CEO而言,要和谁一起庆祝,他心中早已有数。
“要和整个赛车团队一起——不只是赛道上的团队成员,而是迈凯伦全体1400名成员,”布朗说道。他深知,如今迈凯伦的王朝辉煌,是历经26年的冠军荒才迎来的。“所以这个时刻真是令人无比激动。”
本赛季F1赛事仍有三场大奖赛尚未举行——拉斯维加斯站之后还将迎来卡塔尔站和阿布扎比站——迈凯伦有望斩获更多奖项。诺里斯目前在车手积分榜上领先,有望夺得车手总冠军——上一位达成这一成就的迈凯伦车手还是2008年的刘易斯·汉密尔顿。而诺里斯在积分榜上最接近的竞争对手,正是队友皮亚斯特里,两人目前相差24分。
不过,迈凯伦在赛场外取得的成就,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座奖杯。
2019年,《福布斯》基于迈凯伦前一年1.65亿美元的营收,对其估值6.2亿美元。尽管当时仅有三支车队估值高于迈凯伦,但它却是该项运动中盈利能力最弱的队伍——2018年息税前营业亏损高达惊人的1.37亿美元。
六年过去,《福布斯》估算迈凯伦F1车队的估值已增长近七倍,达到44亿美元,在所有车队中排名第三。2024年其营收增至6.14亿美元,营业利润也飙升至6100万美元。这一转变得益于F1赛事自2021年起实施成本上限新规,对赛车研发和制造相关的多项支出进行限制,自此开启了财务稳健发展的新时代。
迈凯伦逆袭的核心人物正是布朗。这位前营销高管于 2018年接手车队,他秉持“商业为先”的理念,打破了F1领域“赢比赛是吸引赞助商的最佳途径”的传统认知,让迈凯伦得以追上法拉利、梅赛德斯等财力雄厚的劲旅。据《福布斯》估算,迈凯伦约70%至75%的营收来自商业运营——而非赛事奖金和联盟提供的媒体版权、赛事举办费等核心收入——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布朗打造的强大合作阵容,包括谷歌、OKX、思科、戴尔、希尔顿和乐高等知名品牌。
“扎克颠覆了传统模式,他提出‘先提升曝光度、吸引赞助商并用心服务他们,再将资金重新投入到工程研发和人才培养中,这样我们最终就会赢得比赛’,”咨询公司1440Sports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里基·波夫(Ricky Paugh)表示。他的公司专注赛车和高尔夫赛事赞助,曾与迈凯伦合作。“他打造了一个高效运转的良性循环,竞争对手试图仅通过工程技术追赶上来,但谈何容易。”
携手同行:赞助商的支持助力迈凯伦在2024年实现6.14亿美元营收。图片来源:Hector Vivas/Getty Images
而布朗还在不断加码。今年 8月,迈凯伦宣布万事达卡将从明年起成为其F1车队的冠名赞助商,填补了2013年与沃达丰解约后一直空缺的冠名权席位。这份合同据称将持续至2035年前后,年赞助金额约1亿美元,布朗透露是“迈凯伦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合作协议”。
如果迈凯伦能延续冠军之路,还将迎来更多促进业务增长的机遇。但在F1赛场,成败可能就在毫厘之间,因此布朗并未有丝毫松懈。
“失去冠军头衔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他说。“我们通常将自己定位为排名前三的车队,如果能超额完成目标,那自然再好不过。但我们不会让自己陷入背负夺冠期待的压力中。”
布朗的谨慎不无道理。
2016年,他加入迈凯伦车队母公司(现名为迈凯伦集团,旗下另设子公司迈凯伦汽车生产跑车)担任执行董事;一年后,这支F1车队在车队积分榜上排名第九,三个赛季内第二次获此成绩。当时工厂士气低落,粉丝心情沮丧,商业状况也不甚理想。布朗回忆道,2018年他接任迈凯伦车队CEO时,公司的“企业合作数量创下历史新低”。
快速逆袭:迈凯伦车队CEO扎克·布朗麾下拥有诺里斯和皮亚斯特里两位明星车手,但他并未掉以轻心。在车队摆脱五年前的严重财务危机后,他表示:“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图片来源:David Davies/PA Images/Getty Images
不过,他完全有能力改变这一现状。
在接掌车队的前二十年,布朗一直运营着自己1995年创办的营销机构Just Marketing International(JMI),促成赛百味、皇冠 威士忌、LG和瑞银等企业赞助 NASCAR 和F1赛事。2013年,Chime Communications以7600万美元收购JMI;加入迈凯伦后,布朗便将重心放在扩大车队赞助规模上。
“就我的专业技能而言,我显然还不够资格跑到我们的空气动力学部门,对如何改进技术指手画脚。但如果我能吸引优秀的企业合作伙伴,就能为团队的人才、基础设施建设注入资金,从而积聚发展的动力。”这位加州本地人说道。当年他以低级别赛事车手的身份开启了自己的赛车生涯。
公允地说,迈凯伦并不算是筚路蓝缕,从头打拼——它是F1赛场上历史第二悠久的车队,仅次于法拉利。
1963年,传奇车手、工程师兼高管布鲁斯·迈凯伦(Bruce McLaren)创立了该车队,三年后正式加入F1赛事。此后,迈凯伦推出了多项创新技术,如首款碳纤维底盘,并率先采用鼻锥通风口提升空气动力学性能。1974年至1998年间,车队八次夺得F1车队总冠军;不仅如此,车队整个赛车体系在其他赛事中也表现出色。至今,它仍是唯一一支赢得“三冠王”的车队,包括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英里大奖赛、勒芒24小时耐力赛和F1摩纳哥大奖赛。
但迈凯伦首席营销官路易丝·麦克尤恩(Louise McEwen)指出,随着2010年代车队在F1积分榜上排名下滑,品牌急需彻底重塑。2017年,自由媒体集团以47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F1,并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重振这项赛事。此后,迈凯伦对自身粉丝群体进行调研,重新塑造品牌形象,恢复了标志性的“木瓜橙”配色方案——这个颜色最早出现在1968年的迈凯伦F1赛车上,但在20世纪70年代被弃用。
领跑群雄:诺里斯目前在F1车手积分榜上占据领先位置,有望夺得车手总冠军——上一次有迈凯伦车手达成这一成就还要追溯到2008年。他在积分榜上最接近的竞争对手是队友皮亚斯特里,两人相差24分。图片来源:Clive Rose/Getty Images
多年来,迈凯伦还通过其在印第500、电动方程式(Formula E)等其他赛事中的车队吸引赞助商。
“当时我们能吸引新的合作伙伴,是因为我们能够为他们提供其他车队可能无法提供的价值。我们不仅关注赛道上的胜负,还会从更多方面考量,”麦克尤恩说。“因此,相比单纯依赖赛场表现,我们能够提供更多合作抓手,而这恰好对一些合作伙伴很有吸引力。”
迈凯伦开始在F1积分榜上攀升,但新冠疫情几乎让这一势头戛然而止。集团从巴林国家银行获得了约1.85亿美元的关键贷款,避免了破产。2020年12月,迈凯伦以7.5亿美元的估值向MSP Sports Capital出售少数股权,获得了更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在布朗的领导下,加之2021年F1成本上限政策为盈利铺平道路,迈凯伦让这笔投资收获了丰厚回报。
两个月前,MSP将所持股份卖回给迈凯伦集团的股东——巴林主权财富基金Mumtalakat Holding Company和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交易对整个赛车部门的估值达34亿英镑(约合45亿美元),约为MSP当初买入价的六倍。
布朗的团队也没有丝毫放缓脚步的迹象。2025赛季前,这支F1车队新增了与Okta和Allwyn的合作,并续签了与Alteryx、Medallia、Salesforce、Smartsheet和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等现有合作伙伴的协议。
迈凯伦在赛场上的优异表现,也为其车身涂装的品牌标志带来了更多曝光。据赞助分析公司Blinkfire数据,过去12个月,迈凯伦仅通过社交媒体粉丝就为合作伙伴创造了约2.1亿美元的广告价值——同比增长8%,在F1中仅次于法拉利(同期下降近14%);其社交媒体帖子的总互动量也排名第二。
尽管如此,布朗及其团队仍面临挑战。明年F1将实施一系列全新技术规则,要求赛车变得更小、更轻,这可能会威胁到迈凯伦在赛场上的领先地位。此外,车队车手为品牌出席活动的时间有限,车队能为赞助商提供的合作权益也并非无限。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一个途径是参与更多赛事——布朗计划在2027年加入国际汽联世界耐力锦标赛(不过迈凯伦已于今年退出电动方程式赛事)。
不过,布朗的雄心不止于此。他表示,迈凯伦有朝一日也许能实现10亿美元营收——根据《福布斯》最新估值数据,目前全球所有运动队中,仅有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 (NFL)的达拉斯牛仔队和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的皇家马德里队达到了这一 里程碑。
“这不会一蹴而就,”布朗说。“但这是一个值得为之努力的目标。”
本文译自:
https://www.forbes.com/sites/justinbirnbaum/2025/11/20/how-mclaren-staved-off-financial-ruin-and-revved-its-f1-business-into-high-gear/
文:Justin Birnbaum
翻译:Lemin
福布斯中国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