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白
1840年《毛公鼎》在陕西被发现,直到1946年被纳入馆藏,期间一百多年的时间是在民间流传的。在民间流传,必定就有拓本,然而,因为它是重器,什袭而藏,不会轻易摹拓,所以毛公鼎的拓本其实并不多。只要是真的毛公鼎拓片,都有很高价值,但是价值有高有低,如何界定呢?
一看何时所拓,二看拓本的题跋。
按王国维的说法,毛公鼎被发现以后,留在陕西约有十年时间,这时所拓,算是最早期拓本,早期拓本不是很好;毛公鼎到了端方之后,后期的拓本也不太好;只有在陈介祺手上时所拓的拓本最好。
毛公鼎在陈介祺手上时间很长,但真正拓于原器上的拓本并不多,陈介祺手上就有铅版复刻的拓本。“陈拓本”的特点是,在画面的左下方往往都钤有三方印章,最常见的是:“海滨病史”“平生有三代文字之好”“十钟主人”等
“陈拓本”也分档次,其中器形在下,上方铭文呈靴子形对称的这种拓本最为精良。
2016年,中国嘉德曾经拍卖过一件这样的拓本,成交价高达1138万元。
这件“陈拓本”上有吴昌硕、张祖翼、陆恢、吴臧堪、褚德彝、王国维六人题跋。拓本精良,题跋的人也牛逼,拍出天价就不足为怪。
福建省博物馆也藏有一件相类似的“陈拓本”,陈介祺的钤印相同。有罗振玉和王国维二人的题跋,其中王国维的考释文字,又多又详尽,非常难得。
王国维题跋
那天看展,有朋友开玩笑问,这件陈拓毛公鼎如果能交易,价值几何?
我说,完全可以参考嘉德那一件,虽然题跋的人数少了,但分量可不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