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开国皇帝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卓越才能,还往往离不开一些好运的加持。例如东汉的刘秀,在昆阳大战中借助天降的狂风和陨石,以少胜多,成功大破王莽的联军。而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皇帝,他凭借着祖辈的庇荫,掌握了丰富的资源,本不打算争夺江山,却被部下逼迫起兵。与其他势力交战时,他的儿子凭借勇武冲锋在前,几乎没有什么压力,最终顺利登上了皇位,建立了一个著名的王朝——他就是李渊。 李渊出生于公元566年,家乡在长安。他的父亲李乃是北周的八柱国之一,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李渊七岁时,父亲去世,李渊便继承了唐国公的位子。隋朝的建立者杨坚即位后,李渊被选入宫中担任近卫武官,因性格豪爽直率,深受杨坚宠爱。年轻时,他就被任命为长安附近州府的长官。公元613年,李渊被召回京城,负责宫廷防卫,地位也越来越显赫。 然而,公元615年,李渊因为隋炀帝杨广的猜忌,被调往边境任职。两年后,由于杨广暴政四起,全国各地爆发了大量起义,隋朝陷入了动荡之中。李渊虽然有意扶正天下,但也担心失败后会被清算,因此一直犹豫不决。李渊的儿子李世民见状,深知这样下去将错失最佳的起兵时机,于是联合大臣们策划了一些行动,逼迫李渊做出决定。 为了保命,李渊最终决定起兵反隋。他广招兵马,并与北方的突厥建立联系,在始毕可汗的支持下,带领军队南下,攻占了长安。公元618年,李渊终于称帝,建立了唐朝。然而,新的局势并不简单,西边有拥有30万大军的薛举,东边有王世充、刘武周等实力强大的势力,南方还有南梁后裔萧铣和辅公祏割据一方。
面对复杂的局势,李渊深思熟虑后决定安排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担任不同的任务:大儿子李建成东征,二儿子李世民西进,三儿子李元吉则镇守老家太原。李渊认为这样的安排天衣无缝,没想到李世民首战失利,不得不让李建成回师救援。接着,由于李渊过于倚重亲信,远离贤臣,导致朝政混乱,最后不得不召回李建成,帮助他稳定局面。 由于这些原因,李世民逐渐掌握了军权,战功显赫,地位和威望超过了太子李建成,这为两人日后的权力斗争埋下了伏笔。此外,李世民在东征时需要大量的粮草和补给,而李渊却未能及时提供支持,最后只能让李世民自行解决。 李世民经过艰苦的征战,成功统一了天下。然而,李渊在自己手下将领的处置上却做得不够妥当,尤其是在滥杀降将方面,他让杜伏威和窦建德等人丧命。这导致他们的部下对李渊产生了强烈的不满,纷纷反叛,河北和河南一带顿时陷入动荡。李渊只得派李世民前去平乱,经过一年的时间才将叛乱平息。 即使成为了皇帝,李渊的优柔寡断仍然没有改变。尤其在立储问题上,他迟迟未作决定,导致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愈发加剧。最终,公元626年爆发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李渊被迫退位,晚年孤独地生活在深宫中,直至去世。 不得不说,李渊的好运实在是不可忽视,他的成功并非完全依赖于个人的决断,而是得益于手下将领和儿子的辅佐,他才能在中庸之中统一江山,建立唐朝的基业。李渊本人也常常对人炫耀,表示自己出身贵族,建立唐朝并不难,只需稍作努力即可。尽管如此,他还是有值得尊敬的地方,他建立了唐朝的基本制度,为李世民的盛世奠定了基础。因此,即使李渊的贡献远不如李世民,他依然是值得后人铭记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