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风风木木
前言 2025年11月16日,中国海警1307编队再次驶入钓鱼岛水域。这种巡航已成为常态,而日本方面仍在不断喊话和抗议,似乎以为声量越大,岛屿就会属于他们。 外交部回应非常直接——这是中国依法进行的正常执法行动,是对日方抗议的有力反击。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早在明朝时期就有明确记载。日本对这些岛屿的执念由来已久,从明治维新时期的暗算到战后美国留下的烂摊子,这一切都是一盘早就安排好的百年棋局。 历史账本,日本偷拿的那笔快钱 要理解今天的局势,我们必须把时钟拨回19世纪末。清朝末年,钓鱼岛早已在官方海防图册中明确标示。福建渔民常年在此捕鱼,官员前往琉球出差时也会经过,岛上全是中国人的航标和领土标识。清宫档案、国家图书馆、台湾省志等都有详细记载,地理位置和岛屿特征一目了然。 然而,日本行事毫无规矩。1895年1月14日,甲午战争激烈进行之时,日本内阁暗中开会,把钓鱼岛划入冲绳县名下。这一行为没有国际公告,也未通知中国,全是在战乱中偷偷操作,明明是趁火打劫,却被称作领土调整。 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应当归还所侵占的领土。但美国干预,将琉球群岛的行政权揣入自己手中,同时把钓鱼岛托管起来。1971年,美国把琉球行政权交还日本,同时顺手把钓鱼岛交给日本,中国完全没有参与,这才出现了日本官方文件中那句刺眼的尖阁诸岛。 如果钓鱼岛只是几块荒岛,日本未必会如此死咬,但1969年联合国远东经济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彻底激起了他们的贪念——海底可能蕴藏上百亿桶石油,被称作第二个中东。对于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石油的岛国来说,这是巨大诱惑。于是,从勘探到立法,日本开始全力追逐海底资源。 钓鱼岛不仅是岛,更是战略要塞 钓鱼岛不仅蕴藏能源,也在日本眼中是战略关键。日本国土狭长,海岸线纵深不足。一旦钓鱼岛落入日本手中,就能把防线向西推进约400公里,相当于在东海中央钉下一个战略楔子。这里可以架设雷达、部署导弹、建设潜艇基地,一旦实现,日本就能掌握东海的一手情报。 2005年后,美日联合演习将这片海域当作假想战场,试图把能源宝库变成扼海要塞。中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管。2012年,日本搞钓鱼岛国有化,企图通过行政手段固化占有权,中国自那年起就启动了常态化巡航。公务船每年出海天数几乎达到352至355天,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都不曾停歇。到2025年,中国海警在海域的存在感已经压倒性。无论是日本渔船擅入,还是右翼分子骚动,中国海警都能第一时间赶到处理。 《海警法》明确规定,主权受威胁时可以动用武器,划定了底线。海警队伍不再是过去那种单打独斗,北斗导航、无人机监控、海军支援、全海域实时通讯系统,形成全方位覆盖。再加上自然资源部公布的详细地质报告,中国对钓鱼岛的了解比日本自家后院还要清楚。日本喊固有领土?现实已经狠狠打脸。 现实就是力量和法理双保险 日本所做的小动作,例如修改行政区名、建立展览馆、签署渔业协议,都只是想在历史上抹去真相。但历史账本不会被抹去,福建界标、明朝海图上的钓鱼岛,都在提醒他们——这里属于中国。 现在,中国有实力、有法律、有科技支撑,钓鱼岛不仅在地图上标明,更在实际控制之中。日本想靠几块荒岛遏制中国、攫取能源,注定落空。每一艘挂中国国旗的海警船,就像钉子一样钉在海上,寸土不让。这不仅是口号,更是每天发生在海上的现实。 无论风浪多大,中国海警每天巡航、监控、处理事务,让这片祖宗留下来的蓝色国土牢牢掌握在手中。日本靠喊话、立法、展览馆,根本改变不了事实。实力和法理面前,一切绕弯子的手段都是徒劳。 结语 2025年11月16日的巡航,不只是一次例行行动,更是百年历史延续的现实体现。日本以为凭借1895年的偷拿、战后美国的糊涂账、国内立法的小动作,就能把钓鱼岛变成自己的地盘,但现实是,中国拥有强大的船舰力量、完备的法理依据、清晰的历史证据链,这片海域和海底资源,再也不是别人可以随意觊觎的。每一次巡航、每一次执法,都在告诉日本:这里是中国的,谁也搬不走。历史账本在手,法理和实力在前,寸土不让,这片蓝色国土,永远守在中国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