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仁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并通过《终战诏书》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表示投降。半个月后,即1945年9月2日,日本外务大臣重光葵代表天皇和内阁政府,与日本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大将一同,在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签署了正式的投降书。至此,日本在法律上完成了无条件投降。 理论上,日本的侵略军应该在天皇宣布投降后立即停止战斗并缴械,但实际上直到签署投降书后,仍有四大日军部队,约百万兵力,未立即交出武器。这些部队为何如此顽固,直到签署投降书才缴械呢?
首先,最主要的就是日本的中国派遣军。1939年9月4日,日本大本营在南京成立了中国派遣军,负责指挥华北、华中、华南等地的所有陆军,但不包括关东军和台湾军。这个军团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结合了多个日本战区的军事力量,统称为荣集团。尽管日本在1945年8月宣布投降,但直到9月9日,冈村宁次大将才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派遣军的105万士兵才正式缴械。这一过程比日本内阁签署投降书晚了整整7天。 其次是日本驻台湾的第10方面军。1944年9月22日,日本第10方面军在台湾的基础上扩军,直接隶属于台湾总督管辖。它的前身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占领台湾时设立的驻军,属于日本的四大海外兵团之一。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加强了台湾和琉球的防线,调整了许多部队。直到1945年10月25日,日本驻台湾的第10方面军才在台北正式向国民政府缴械,16.5万名士兵交出武器。 接下来是日本海军的高雄警备府。1943年4月,高雄警备府由马公警备府更名而来,隶属于日本海军部,是日本的一支海军岸上部队。它的前身是1901年设立的马公要港部。尽管听起来像是一个地方性机构,但它实际上属于日本海军的一个军级部队。1945年10月25日,正是中国台湾的受降典礼当天,高雄警备府的参谋长中泽佑海军少将,率领5.65万名官兵在台北向国民政府正式投降。 此外,还有日本海军的中国方面舰队。1937年,日军在全面抗战初期,抽调驻上海和青岛的舰队组成了中国方面舰队。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部分兵力被调往太平洋战场,造成其在中国战区的战力逐渐减弱。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时,海军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官福田良三中将率领62555名官兵正式缴械。由此可见,日本驻中国的陆军部队——中国派遣军,以及驻中国的海军部队——中国方面舰队,都是在同一天(9月9日)缴械投降的。而驻台湾的日本陆军部队——第10方面军和驻台海军部队——高雄警备府,则在10月25日同一天才投降。 然而,唯一在日本内阁签署投降书前就缴械投降的,是驻东北的关东军。关东军是日本最早的海外驻军之一,成立于1919年,并直接隶属于天皇。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迅速扩张,达到数十万兵力。随着二战的结束,苏联宣战并进军东北,迫使关东军在天皇宣布投降后的第三天才下令停战。至8月底,关东军在苏联红军的压力下基本被缴械,而驻朝鲜的关东军34军和17方面军则分别向苏联和美军投降,关东军的历史至此结束。 这四大日军部队在日本内阁签署投降书后才宣布缴械,共计约130万军人未在天皇宣告投降时或投降书签署时立即交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