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国演义》,大家脑海中通常会浮现出曹操、诸葛亮、刘备以及五虎将等光彩照人的英雄人物。然而,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还有一个同样不可忽视且充满戏剧性的人物,那就是董卓,他为三国的故事揭开了序幕。董卓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权臣,他不仅罢黜了汉少帝,还扶持汉献帝登基,凭借着自己的权力为所欲为。上台后,董卓实施暴政,忽视民众疾苦,靠着干儿子吕布的卓越武艺,任意屠杀无辜,最终导致东汉政权的名存实亡,民众疾苦,城市里充满了怨声载道。
董卓的残暴和无情,引发了民众的愤怒与不满,甚至激起了广泛的反抗情绪。 董卓的早年时期,他非常羡慕上司张奂的治国才能,心中渴望能像张奂一样为国效力,积累功劳。为了表示感谢,他不惜派哥哥送上百匹丝绢,然而张奂对董卓的人品十分反感,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的礼物,这让董卓深感失望。 自从董卓掌握了权力,他便引发了四方的愤怒,民众纷纷对他产生仇恨。公元190年正月,许多地方的豪杰纷纷起义,提出了讨董的口号。各地的官员联名推举袁绍为盟主,诸侯们纷纷响应,形成了强大的联盟,准备共同抵抗董卓的暴政。面对突如其来的局势,董卓感到震惊,于是决定放弃都城洛阳,暂时迁往长安。与此同时,他派遣牛辅出征,自己则一路后撤,显得狼狈不堪。最终,他在郿屋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堡垒,把从各方掠夺来的财富藏在其中,成为他日后的根基。 董卓依仗着吕布的强大武力,任意屠杀无辜,导致社会更加动荡不安。然而,残暴无情的董卓最终没有得到好下场。公元192年,司徒王允巧妙地施展离间计,劝说吕布杀掉董卓,以解除民众的苦难。王允甚至暗示吕布,董卓并不把他当作亲生儿子,杀了董卓实际上是替天行道的正义行为。而且,吕布和董卓的妾室有私情,这让吕布心中充满疑虑,担心如果事情败露,自己会陷入不利的境地。在王允的劝说下,吕布的心中的恨意逐渐升温,最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提议。他们商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邀请董卓赴宴,并在北掖门埋伏兵力。 在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的清晨,董卓穿着华丽的车马,准备前往皇宫参加庆祝活动,身旁还跟随着吕布作为护卫。当董卓的车队行驶到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突然持戟冲出,直袭董卓。虽然董卓在朝服下面藏有铠甲,未能立即致命,但他还是被李肃刺伤,手臂受创。董卓狼狈地被拉下马,惊慌失措地大声喊道:吾儿奉先何在?(吕布的字是奉先) 然而,吕布却异常冷静,他掏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诏书,高声喊道:有诏讨贼臣!这时,董卓才意识到吕布背叛了自己,愤怒地骂道:庸狗敢如是邪!然而,吕布毫不留情,带领众人当场斩杀了董卓。 董卓临终时,留下了一句令人感慨的遗言:吾儿奉先何在?这句话被后人津津乐道,随着网络文化的流行,成为了一句流行语。如今,许多年轻人在游戏中面临生死抉择时,常常会戏谑地大喊:吾儿XX何在?这虽然是一个玩笑,却往往能活跃气氛。在校园里,学生们在组队打球时,也常调侃地喊出吾儿XX何在?,引得周围的同学们哈哈大笑,气氛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