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你是否知道,在唐朝的开元盛世之后,官员们的工作餐制度正式开始了呢?根据《大唐新语》第六卷的记载,唐玄宗为了优待重臣,特别安排了工作餐。苏延可除中书侍郎,仍令移入政事院,便提供事食。这段话表明,工作餐的雏形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当时不仅是中书侍郎可以享用工作餐,后来的宰相在繁忙的政务中也会得到这种优待,逐渐演变成唐朝的一项惯例。
唐皇帝为了表彰官员们的辛勤工作,有时会特别为他们安排工作餐,借此慰劳他们。唐玄宗不仅创立了这一制度,还对其进行丰富和扩展,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和形式。在开元十三年,唐玄宗为了加强地方管理,特别选派了一批能干的官员,如大理卿、尚书左丞相、兵部侍郎等,担任重要职务。为了奖励这些官员,唐玄宗在他们出发前为他们设立了宴会。此次工作餐形式非常多样,不仅有美味佳肴,还有精彩的表演供宾客观看。至于工作餐中的菜肴,绝非普通的食物,而是皇帝御膳中的珍馐美味,宫廷的宴席可谓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的玉盘上摆满了昂贵的食物,皇帝享用的佳肴更是无比珍贵。 在这个豪华的宴会上,宫廷歌姬翩翩起舞,歌声和舞姿交织在一起,笙歌悠扬,气氛十分壮观。宴会中还演奏了唐玄宗创作的《十韵诗》,如果把这场宴会放到现代,简直可以算作国宴了。这不仅显示了唐玄宗对人才的重视,还反映了他运用权力的高超手段,确实只有皇帝才能有这样的气魄来拉拢人才。 然而,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的政治形势和民生状况都急剧恶化。为了振兴国家并激励官员,唐代宗开始为不同级别的官员设定了不同的工作餐规格。宰相的工作餐标准最高,数量多且丰盛。史书记载:可食十人,也就是说,宰相的餐食可以供十人共享。其他官员的工作餐也有不同的标准,成为了当时的常规。到了唐代宗后期,由于财政危机,国库日益紧张,官员们建议皇帝取消过于奢华的工作餐,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补充国库,满足国家的需求。代宗接受了这一建议,从此唐朝的工作餐制度在这一时期暂停,变相转为国家的节约行为。 随着奢华工作餐的取消,唐朝又出现了另一种新的工作餐形式。《石林燕语》中记载了公堂会食的方式。当时,唐朝的御史台官员们在处理政务时,由于家离得较远,来回的路程和费用很高,但他们依然需要用餐,不能违背皇帝的规定。于是,他们选择在公堂上就餐,大家集体用餐,但各自遵循着一定的规则,没有逾越之举。这种做法衍生出了新的一些官职,后来成为了历史佳话。有一次,唐代宗为了奖励平定安史之乱的将领郭子仪,特别从国库拨款为他设宴。史书记载,这场宴会的花费高达十万缗铜钱,令人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