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有句非常流行的话:“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如果用来形容清朝一位“准皇帝”,倒也非常贴切。古代历史上作死的例子不少,但像这位在自己手中握着皇位,却最终因作死而失去的,确实是少见的。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位把皇位作没的“作死小能手”。
首先,说他是“准皇帝”,是有一些依据的。豪格这个人出生贵族,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是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的嫡长子。豪格从小就非常能干,年纪轻轻就骑马打仗,屡次立下赫赫战功,深得父皇皇太极的宠爱。皇太极去世时,虽然没有明确立储,但豪格作为嫡长子,原本是最有可能继位的人。虽然十四叔多尔衮也很有实力,但朝中许多人都支持豪格,大家普遍认为他当皇帝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豪格也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眼看就要登基为帝,结果却因为自己的“作死”把皇位白白丢了。那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在讲豪格怎么丢掉皇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豪格是皇太极儿子中最能打的一个。从小他就带兵打仗,参与过后金时期攻打蒙古的战斗,曾亲手杀死一个蒙古部落的首领。后来,他又参加了与明朝的战争,曾一路杀到北京城下,攻城略地,甚至拆毁长城。可以说,豪格打起仗来不仅有狠劲,自己有时候都吓到自己。他为了赢得皇太极的信任,甚至亲手杀了自己的发妻。皇太极常常自豪地说:“这小子不愧是我儿子!”后来,豪格参与了攻打朝鲜、征伐明朝以及清军入关后的追击战,他几乎每次都担任急先锋,并且立下赫赫战功。比如,他亲手射死了起义军领袖张献忠。
这么能打,又有那么多人支持,还是嫡长子,豪格当皇帝似乎没有悬念了。然而,在此时,最着急的却是多尔衮。多尔衮也觊觎皇位,但豪格的势力太强大。然而,豪格却自作聪明,开始装作谦虚,说自己并不适合当皇帝。虽然有时候装一下谦虚是可以的,但此时的豪格可不能这样做。多尔衮立刻抓住这个机会,跳出来说:“既然我大侄儿自己说不行,那我们就不要再逼他了。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咱们重新选一个皇帝吧!”
豪格这时候彻底没话说了。他装得太过了,如果他此时站出来“真香”,说自己愿意当皇帝,或许局面还能挽回。但他站在那里,满脸通红,一言不发。大臣们看到他这样,心想:“这小子关键时刻掉链子,既然不愿当皇帝,那就算了。”于是,大家纷纷支持多尔衮的提议,将豪格晾在一边。最后,在多尔衮的强力推动下,八旗大臣选出了福临,即后来的顺治帝。
当然,豪格不服气。他除了“作死”外,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喜欢背后发牢骚、骂人。早在皇太极活着的时候,他就因为不满父亲处理某些事情,在家里大发牢骚。结果被皇太极知道后,直接降了爵位,吃了个大亏。这次被多尔衮算计后,豪格天天在家里嘀咕:“多尔衮那人病得快死了,怎么可能当得了皇帝?我看他活不长了!”
多尔衮和豪格的关系早已势同水火,如今豪格失势,多尔衮以摄政王的身份掌权,豪格的命运也就注定了。尽管多尔衮早已决定要除掉他,但由于清军刚刚入关,南明和农民起义军还在反抗中,多尔衮暂时需要豪格这样的猛将。而豪格也希望通过建立更多的战功来为自己争取机会,因此他暂时是安全的。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虽然豪格失去了皇位,他满腔的怨气几乎都撒在了战场上,战斗异常英勇。多尔衮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称赞他是勇猛的战士。
然而,豪格又开始作了。他开始觉得自己这么能打,而多尔衮却老是在旁边指手画脚,于是他暗地里开始和多尔衮较劲,私自更改战术,甚至启用了得罪过多尔衮的人。虽然他几乎没有打过败仗,但这些行为都被多尔衮看在眼里,并悄悄记录下来。最终,局势稳定后,豪格凯旋归朝,但多尔衮宣布了豪格的种种罪状,将他逮捕入狱。不久后,豪格在监狱中神秘死亡,年仅四十岁。
历史最终证明,“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真的非常适合豪格。
上一篇:“非世遗”土楼的“守”与“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