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并不是一个移民国家,虽然现在的中国并不排斥外国人,不是说我们不欢迎他们,而是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接纳外国移民。事实上,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国家接纳了很多外来的人员,其中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唐朝。在大唐时期,很多外国人都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比如,有来自日本的人在朝廷中做官,甚至被派往越南工作;朝鲜人也曾担任过将军职务,且曾被调往中亚参与战争。不过,当我们的国家逐渐衰败时,我们便开始关起大门,专注于自身的建设。只有国家强盛,才能吸引外来的人才,并让他们为中国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然而,在上世纪,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但正是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也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其中有一个人就是美国人司徒雷登。别看他的名字听起来和中国人一样,实际上他确实是美国人。司徒雷登出生在中国杭州,因此他能讲一口流利的杭州话,对中国,尤其是杭州有着非常深的了解。与他的父母不同,尽管他是个白人,但他比他们更像一个地道的中国人。在中国生活的那段时间里,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因此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从未打算回到美国——尽管那是父母的故乡,但对他来说,中国才是他的真正故乡。
那时的中国,依然处于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虽然没有全面的战争,但局势依然不稳定。作为一个外貌明显的外国人,司徒雷登在中国的生活并不轻松。他的父母是来自美国的传教士,这对他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长大后,他曾短暂回到美国,并成为了一名牧师。但不久后,他又回到了中国,接受了任务,要在中国组建一所大学。
经过多方努力,最终他拿到了创建学校的资格,并且特别邀请了设计师来设计学校的建筑。经过多年的努力,这所现代化的大学终于在中国落成,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除了办学,司徒雷登还积极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侵占东北时,他曾带领自己的学生在街头抗议,号召大家一起抵制日本的侵略行为。后来,当日本军队占领北平时,凭借着自己外国人的身份,司徒雷登保护了许多中国学生,帮助他们免于日本军队的欺压。
然而,随着日本和美国的开战,他的美国人身份开始变得危险。日本因此逮捕了他,并把他关进了监狱。直到战争结束后,司徒雷登才被释放。尽管他经历了这样的苦难,但他始终未曾改变对中国的情感。在他去世后,司徒雷登的骨灰被安葬在了杭州,他一直说自己是中国人。
下一篇:“非世遗”土楼的“守”与“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