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明太祖朱元璋,大家首先会想到他天生性格暴躁。很多人曾说,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朱元璋不择手段,找尽各种借口和方法,杀掉了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而且,朱元璋从贫困中走来,深知贫穷的痛苦,因此他认为贪污的官员是最该除掉的。我们也曾提到,朱元璋为了惩治贪官,几乎将大半个朝廷的官员都杀光了。这个举动一方面展示了他对贪污行为的强烈反感,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解决问题时常依赖极端手段——杀人。
朱元璋是否因为自己小时候的艰苦生活,对百姓的疾苦有特别的感受?或许正因如此,他特别痛恨贪官,觉得百姓受苦主要是因为这些贪官。为了整治贪官,他采取了很多以前朝廷从未使用过的严厉手段。这些命令一传出去,任何一名稍微有些贪污行为的官员,很快就会被杀掉。实际上,这些官员并不是真的想拿钱为非作歹,他们很多人也只是觉得明朝的俸禄实在太低,想要过上稍微好一点的生活都难,尤其是一些家境较大的官员,为了养活家人,他们不得不铤而走险。可是朱元璋作为皇帝,根本不会考虑到这些官员的实际困难,而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不允许他去改变这些情况。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朱元璋去世,明朝的贪官数量反而越来越多。其实,朱元璋自己在临终前也没弄明白,为什么他用了这么多手段,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贪污问题。然而,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清朝的雍正皇帝竟然慢慢找到了答案。其实到了康熙末期,清朝的国库早已无法恢复昔日的盛况。雍正继位后,接手的是上一代留下的烂摊子,因此他上任后就开始着手改革,尤其是调整了清朝官员的俸禄制度。
雍正皇帝认为,康熙时期贪官数量众多,根本原因在于当官的人的生活并不富裕,他们的收入非常低。朝廷发给他们的俸禄,仅够维持生计,远远不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减少贪官的数量,雍正意识到,必须有效地提高官员的收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贪污行为。因此,他出台了所谓的“养廉银”政策,这部分收入是官员平时俸禄的好几倍。通过这一措施,贪官的数量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