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小说中,许多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深入人心,诸如曹操的“五大谋士”、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大家对这些人物的计谋和才智都记忆犹新。然而,在三国初期,有一位谋士的智慧和计谋足以跻身前三,虽然他常常被人忽视,这位谋士就是陈宫。
陈宫的登场
陈宫,字公台,原本是中牟县的县令。曹操在刺杀董卓失败后逃入中牟县,因行踪可疑被当地守卫抓住。当陈宫见到曹操时,竟然一眼认出了他,立刻将曹操押进大牢。
不过,半夜时分,陈宫偷偷前往大牢探望曹操。经过一番深夜交谈,陈宫被曹操那种为国为民、舍生取义的精神所打动。当晚,他便决定放弃县令的职位,跟随曹操投身到这场动荡的政治风波中。
然而,在前往陈留的途中,曹操和陈宫住进了曹操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的家中,但因误会,曹操误杀了吕伯奢一家。这件事令曹操说出了那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认为曹操行事过于残忍,觉得他不是一位明主,便选择离开了曹操。
陈宫辅佐吕布
之后,曹操因父亲曹嵩被徐州牧陶谦的部将所害,怒火中烧,起兵讨伐徐州。陈宫看到徐州百姓生灵涂炭,心生不忍,想劝曹操放弃征伐。然而,曹操对陈宫的劝告毫不理会,陈宫气愤之下,拂袖而去。
不久,陈宫投奔了陈留太守张邈,而吕布也来投靠张邈。于是,陈宫便成为吕布的谋士。得到了陈宫的辅佐,吕布趁着曹操出征的机会攻占了濮阳等地。多亏了荀彧和夏侯惇坚守城池,曹操才得以回兵支援。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较量。陈宫设计了一次巧妙的计谋,通过一位员外献城投降的假象,引诱曹操进入城中。这个计策差点就要了曹操的命,甚至吕布还用方天画戟敲击了曹操的头部。然而,由于天色昏暗且众人未能认出曹操,曹操侥幸逃过一劫。
但即使如此,陈宫多次向吕布提出合理的军事建议,吕布却始终不听。尤其是在曹操征讨黄巾军胜利归来后,吕布未经陈宫同意,便急于出兵,结果在与曹操的对抗中大败,最终只能投降刘备。
陈宫被俘
在曹操进一步征讨吕布时,吕布被困在下邳城。陈宫建议吕布让自己的部队驻守城外,而自己则带领一队人马坚守下邳城,等待曹操军粮耗尽,便可不战而胜。然而,吕布依然不听,陈宫愤怒地预言:“我们这些人最终将死于女人手中。”
最终,陈宫的预言成真,曹操大军用水淹下邳,成功活捉了吕布、陈宫、张辽等人。面对被捕的陈宫,曹操回想起两人曾经的交情,尝试劝降他。但陈宫依然坚定不移,毫不退缩,最终跳下城墙自尽。临终时,陈宫请求曹操照顾他的家人,曹操遵守了他的愿望,妥善照料了陈宫的家人。
曹操与陈宫的最后对话
曹操对陈宫说:“你如此忠诚,若你母亲在世,又当如何呢?”
陈宫回答:“我听闻一位明君施行仁政,不会危害人民的亲属。若母亲在世,生死由明公决定。”
曹操又问:“那你的妻子和儿子呢?”
陈宫回答:“明君施仁政不会断绝百姓的祀事,妻儿是否存活,也应由明公决定。”
曹操未再言语。陈宫请求立即处决,以表军法。即使曹操泪流满面地送他,他也不回头。最终,陈宫英勇地死去,曹操也如他所愿,照料了他的家人。
三国志记载,按《演义》中的描写,陈宫的谋略至少能排进前五。即使曹操麾下有如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等大谋士,陈宫依然能够帮助吕布给曹操带来不小的困扰。如果吕布能听从陈宫的计策,或许在兖州之战中,败的就不是吕布,而是曹操。若陈宫继续辅佐,吕布本有机会争霸天下,但由于吕布过于自负,不听从陈宫的建议,最终他还是落得个身死道消的结局,令人不禁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