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尤其是晚清的历史,很多人都很熟悉。比如,左宗棠作为晚清的重要人物,他有一个独特的习惯,那就是经常戴墨镜。即使是在见到皇帝和王爷时,他也不摘下墨镜。这一行为曾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甚至有亲王对他提出了责备。但是,左宗棠一句话就让那位亲王无言以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左宗棠说了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团。
左宗棠,作为家喻户晓的晚清名臣,不仅是一位军事家,还是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对清朝历史的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据清朝史料记载,左宗棠出生于湖南湘阴店,生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虽然他从小就立下远大的志向,并且刻苦读书,但却始终没有通过科举考试,于是他转而走上了习武之路。
1852年,太平军围攻长沙,左宗棠加入了清军。这一战他带领部队成功击退了太平军,迅速崭露头角,得到了清朝朝廷的重视。此后,左宗棠多次参与战争,为清朝立下赫赫战功。不过,他最为人称道的成就,还是收复西疆。从同治三年(1864年)开始,一直到光绪七年(1881年),左宗棠用整整十七年的时间,成功收复了北疆和南疆,为保卫国家领土的完整做出了巨大贡献。左宗棠去世后,甚至被追赠入祀昭忠祠,享受国家的荣誉。
提到左宗棠的成就,收复疆地无疑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功绩。自从他从疆地凯旋回来后,左宗棠得到了朝廷的特殊宠爱,也享有许多特权。有人注意到,从他回来后,左宗棠一直戴着一副墨镜,不论是在什么场合,甚至见到王爷、皇帝也不摘下来。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和不满,尤其是一些王爷和官员对这一行为感到十分不解。起初,很多人感到非常气愤,认为这是不敬之举,但渐渐地,大家也习惯了他戴墨镜的样子,便不再提及。
有一年,华硕亲王,久居盛京的王爷,来到京城拜见太后,并且在朝廷的军机处见到了左宗棠。当时,左宗棠按照规矩行了礼,但仍然没有摘下墨镜。这让华硕亲王有些不悦,于是他很委婉地问道:“季翁,您戴着这副黑眼镜,屋里难道看不清楚吗?”左宗棠聪明地察觉到,华硕亲王其实是在责备他不摘墨镜,但他理解对方的用意,便微微一笑,指着自己的墨镜说道:“这是文宗显皇帝御用的眼镜,而且是太后特赏的,看得清,看得清!”听到这话,华硕亲王立刻站起身,双手抱拳,对左宗棠赔礼道:“侯爷莫怪,刚才是我不敬,犯了大不敬之罪。”这样一来,华硕亲王也明白了左宗棠戴墨镜的原因。
左宗棠之所以戴墨镜,背后有一段故事。在他长期在西北作战的过程中,当地恶劣的气候,尤其是漫天的风沙,使得很多士兵,包括左宗棠在内,都患上了严重的眼疾。后来,左宗棠虽然治好了眼疾,但一旦遭遇风沙,或者面对强烈的阳光,他的眼睛就会不停流泪。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外国传教士送给他一副墨镜。戴上这副墨镜后,左宗棠的眼睛得到了有效保护,既能避开阳光,也能挡住风沙,因此效果十分理想。
有一次,太后召见左宗棠,左宗棠很不敢在太后面前戴墨镜,所以他将墨镜小心地摘下,放在衣袋里。然而,在与太后交谈的过程中,左宗棠不断眨眼,不一会儿便眼泪涟涟。太后见状,十分困惑,便询问左宗棠的原因。左宗棠如实告诉了太后自己的病情,太后听后十分理解,并且十分体贴地允许左宗棠继续佩戴墨镜。当时,左宗棠因太后的恩宠而感动不已,手忙脚乱地想戴上墨镜,结果一不小心把墨镜摔坏了。看到这一幕,太后又命人把咸丰皇帝生前戴过的墨镜赐给左宗棠。自此,左宗棠得到了双重恩宠,之后无论见到谁,他都不再摘下墨镜。而在整个清朝,只有他一人享有这样的特权。
从左宗棠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功勋的人,往往能获得朝廷的恩宠,甚至享受一些特权。而左宗棠,无疑是凭借自己的卓越成就,才得到了这样的特殊待遇。尽管清朝最终走向了灭亡,但与之相关的历史趣事仍然深深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许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