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从开始到首都南京被湘军攻占,整个过程持续了14年。若从洪秀全于1853年定都南京算起,到1864年被彻底覆灭,也有整整11年的时间。然而,大家可能会感到疑惑,洪秀全作为天王,为什么在那么多年的时间里始终没有称帝?难道洪秀全不想当皇帝吗?
其实,洪秀全没有称帝,和他起家的背景有很大关系。大家知道,洪秀全在创立了拜上帝教之后,才聚集起了反叛的力量。拜上帝教的教义中明确表示,只有“天父”才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因此,作为“天父”的儿子,洪秀全是不能有比“天父”更高的称号的。换句话说,称帝这一行为与他的宗教信仰存在冲突。
而且,洪秀全在太平天国起义军中的领袖地位,最初也是因为冯云山的支持。当时,冯云山是拜上帝教的主要管理者,许多教徒也是在冯云山的领导下加入的。洪秀全虽然是领导者,但从太平天国的早期发展来看,冯云山的角色至关重要,他负责教义的传授和组织的管理。
当起义军初期爆发时,除了冯云山掌管的教徒,还有杨秀清领导的烧炭党,像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则是大族出身,他们带着成群的家族子弟兵加入起义。洪秀全的天王地位,是在冯云山的帮助下才得以稳定的。在金田起义时,洪秀全作为精神领袖,冯云山负责军事,杨秀清和萧朝贵则负责直接的战斗指挥。
然而,随着冯云山的被捕,洪秀全失去了最初的支撑。冯云山和萧朝贵去世较早,洪秀全的个人能力根本无法支撑起如此庞大的武装力量。而杨秀清不仅在军事上有极强的能力,而且还能够独当一面。随着萧朝贵的去世,杨秀清逐渐在太平天国内部掌握了更大的权力。
在天京事变前,洪秀全并没有完全掌握军事大权。当时,清政府也并未将洪秀全视为唯一的匪首,而是将他和杨秀清并列,这也使得洪秀全想要称帝的愿望无法实现。杨秀清等人显然不会允许洪秀全称帝,洪秀全只能继续以天王自居,这样他才可以与杨秀清并肩,分权治国。
洪秀全之所以发动天京事变,应该是意识到杨秀清可能有了独立的打算,于是提前采取了行动。天京事变后,虽然太平天国在战斗中损失惨重,实力大大削弱,但洪秀全也因此真正掌握了军政大权。然而,即便如此,洪秀全仍然坚持不称帝。他认为,为了更好地治理太平天国,必须坚持教义的至高无上,既然只有上帝才能称帝,作为地上的统治者,他就只能称“王”而不能称帝。
因此,洪秀全始终没有称帝,主要是因为他要尊重自己的信仰,并且不想背离他所建立的宗教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