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代十国时期,幽燕地区被石敬瑭割让给了契丹,意味着辽朝获得了这一重要的战略地。对于中原地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仿佛一颗尖锐的刺一直插在喉咙里,令人无法忽视。失去了幽燕这道天然的屏障之后,开封变得非常脆弱,毫无遮拦。为了保卫京师,北宋不得不将大量兵力集中在开封周围,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后周的世宗柴荣和宋太宗赵光义都曾与辽朝交战过。柴荣因病去世,未能完成他的目标,而赵光义则未能打败辽朝。赵匡胤其实也有打算收复幽燕,甚至攒下了大笔的资金,但他最终没能实施这个计划,因为他在准备行动时意外暴死。此后,北宋和辽朝通过议和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幽燕也始终没有拿回。这次和议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到了宋真宗时期,辽朝的圣宗耶律隆绪和萧太后率领大军南下,意图侵略北宋。辽军的规模庞大,气势汹汹,整个北宋朝廷为之一震。许多大臣开始建议宋真宗应该立刻逃走,有人建议去蜀地,有人提议去金陵(即今天的南京),反正就是不能留在开封。然而,北宋的名相寇准却持不同看法,他坚决认为宋真宗应该亲自上战场,鼓舞士气。经过一番劝说和施压,宋真宗最终决定亲自前往澶州城。
尽管辽军迅速进军,犹如一把尖刀直插入北宋的心脏,但从根本上讲,这支军队仍是一支孤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辽军并没有占领任何一个重要城市,也没有在前线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辽军的大将萧挞凛被宋军的一支弩箭射杀,这使得局势发生了转折。随着宋真宗的亲自出征,宋军的士气大振;而辽军失去了主将,士气急剧下滑。
辽朝最终决定与北宋议和,寇准认为这是一个收复幽燕的好机会。然而,宋真宗实在不敢继续抗战下去,于是同意了议和。北宋派出了侍禁曹利用作为使者去与辽朝谈判。宋真宗告诉曹利用:“只要能撤回辽军,辽朝提出什么要求我都答应。”而寇准则警告曹利用,如果议和的代价过高,他将亲自处死曹利用。经过一番艰难的谈判,最终“澶渊之盟”顺利达成:北宋每年向辽朝支付三十万两银绢,双方撤兵,恢复和平,成为兄弟之国,同时边境开放贸易。
宋真宗回到开封后,经常感叹寇准在这次和平谈判中的功劳。然而,这种赞扬引起了宫廷中一些小人的嫉妒和不满。其中有一位名叫王钦若的大臣,趁机找到了机会陷害寇准。他对宋真宗说:“陛下,您听说过赌博吗?当赌徒的钱快输光时,他们常常会把最后的钱都押出去,这叫做‘孤注一掷’。当时,您对寇准就像是孤注一掷一样。”宋真宗听后感到担忧,于是对寇准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亲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