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击败并重创鞑靼首领阿鲁台之后,草原上的局势发生了明显变化。瓦剌的首领马哈木趁机崛起,迅速扩大自己的势力,似乎有了统一蒙古草原的可能。对于朱棣来说,这样的局势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威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因此,在公元1414年,朱棣毫不犹豫地发动了他在位期间的第二次亲征,目标直指瓦剌。最终,他在忽兰忽失温一战中彻底打败了马哈木,彻底摧毁了他统一草原的雄心。这场战斗的一个重要亮点是,朱棣采用了全新的战术体系——“三板斧”战法:首先用火器轰击敌军,再以精锐骑兵发起突袭,最后由步兵收割战果。这套战法不仅体现了明军的智慧,也在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在电视剧《山河月明》中也得到了直观展示。
一、三板斧战法——蒙古骑兵的噩梦
当时的战争往往只有通过正面交锋才能决定胜负。既然朱棣已经锁定了马哈木的主力部队,那么马哈木就别无选择,必须迎战,否则他的军队迟早会在长期消耗中被击溃。虽然马哈木的处境危急,但他并非毫无信心。他认为,凭借蒙古骑兵强大的冲锋能力,再加上在忽兰忽失温战场上占据的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他依然能够在战场上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