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在淞沪会战的激烈战场上,上海街头悄然停着一辆孤独的维克斯MK.E型坦克。这辆坦克在战斗中显得格外孤立,但它仍然毫不犹豫地朝日军阵地发起了最后的冲锋。之前,日军多次通过喊话劝说坦克上的三名中国士兵投降,告诉他们已经陷入孤立,再坚持下去只会走向死路。但这些士兵坚决不屈,誓死捍卫自己的阵地,决不向敌人低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孤独坦克最后冲锋的照片,依然深深打动着无数人,传达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壮氛围。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很久,那一刻的历史依旧深刻烙印在记忆中,三位英勇的中国士兵的名字也被后人铭记,他们分别是郑绍炎、吴健和卜孟英。
然而,坦克通常会作为步兵的前锋投入战斗,而通常很难出现步兵阵亡之后,坦克依然孤军作战的情况。那么,这张照片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为了揭开这个谜团,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发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真相可能和你想的有所不同。
这辆坦克是国军购买的维克斯MK.E型坦克,购买时间正好是在淞沪会战前几年。值得一提的是,国军的坦克历史并不光彩,最早的坦克并不是由蒋介石引进的,而是由宋子文购买,并将这些坦克交给税警总队,主要用于协助海关执行缉私任务。蒋介石得知此事后,为了面子,要求将这些坦克移交给中央军,才有了国军最初的坦克部队。直到1934年,蒋介石才亲自购买了20辆坦克,组建了坦克营,作为抗日战争的一部分。
坦克营下设三个连队,其中1连和2连是主力部队,3连则负责后备力量和新兵训练。当战局紧张时,1连和2连会被调到前线,3连则留在后方待命。淞沪会战爆发后,张治中指挥的战局迅速陷入困境,日军的装甲部队给国军造成了极大压力。因此,张治中请求蒋介石调遣坦克营支援,才有了维克斯坦克投入到淞沪战场。
战斗开始时,国军坦克部队的5辆坦克(全部隶属于1连)被派遣到36师的两个团配合作战。然而,由于坦克部队的战术体系尚未成熟,坦克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那时,坦克还未作为战术支点,而是作为机动火力点来支援步兵作战。由于过早投入战斗,坦克部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5辆坦克中的2辆在战斗中损坏,无法继续作战。
随着战况的恶化,郑绍炎带领2连的5辆坦克再次投入战斗,这些坦克依然被分配到36师。然而,尽管有了新的坦克部队,坦克与步兵之间的协同作战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当坦克独立作战时,郑绍炎带领的第一组3辆坦克在突进过程中与日军遭遇了猛烈攻击。面对孤立无援的局面,郑绍炎和战友们仍然坚持抵抗,尽全力击退敌人。
郑绍炎的坦克在行进过程中摧毁了日军的一个重要据点,但由于缺乏支援,郑绍炎的坦克被日军包围并陷入了重围。郑绍炎和他的战友——驾驶员吴健和炮手卜孟英——决定宁死不降,毅然发起最后的冲锋,直面敌人,为战友争取时间。
然而,这张著名的照片并不是郑绍炎等人临死前的真实瞬间。事实上,当时郑绍炎等人已经英勇牺牲。日军为了宣传其步兵无惧坦克的精神,特意将这辆坦克移到街头,重现当年的场景进行摆拍,以此显示敌人已经完全掌控了战局。虽然这张历史照片在情感上震撼人心,但实际上它的拍摄时间远在郑绍炎等人阵亡之后。
这辆坦克被日军俘获时,发现车内有许多女性首饰,经过调查得知,这些首饰是郑绍炎为刚刚结婚的妻子购买的,本打算作为新婚礼物送给她。没想到,这场战斗成了他们永别的契机。拍摄这张照片的日军记者浜野嘉夫,后来在南京保卫战中被中国军队击毙,而巧合的是,击毙浜野嘉夫的正是坦克营3连,算是为郑绍炎等人报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