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六大谋士排行榜:庞统第五、司马懿第二,排第一的竟是他!(文:浅色夏末)
在东汉末年的三国初期,那是一个动荡不安、英雄辈出的时代,许多英雄豪杰纷纷崭露头角,成为这个历史时期的传奇人物。除了为人熟知的武将外,那个时代也有一群非常聪明、凭智慧谋取权力的谋士。自汉末到三国初期,短短百年时间,涌现了不少杰出的谋士,他们的智谋与决策,往往决定了战局的胜负和国家的命运。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三国时期排名前六的谋士,看看他们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三国谋士排行榜第六:姜维
姜维,字伯约,来自天水冀县。他是一位非常机智的谋士,尤其在三国末期,继承了诸葛亮的事业,在蜀汉政权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在诸葛亮和费祎去世后,姜维接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开始领导蜀军北伐。他与曹魏的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战,尽管姜维取得过几次小胜,但最终没有能够改变蜀汉的命运,最终以失败告终,并且在北伐过程中英勇牺牲。姜维的历史地位无可忽视,虽然他未能完全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但他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谋士。
三国谋士排行榜第五:庞统
庞统,字士元,人称“凤雏”,他出生在汉时的荆州襄阳。庞统自小为人低调,外表普通,难以让人看出他有着非凡的才智。然而,他的智慧却在刘备的眼中被看中,尤其是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终于收纳了庞统,并与诸葛亮一同担任蜀汉的军师。庞统不仅精通兵法,也在刘备的征战中贡献了自己的智慧。然而,庞统在214年率军攻城时不幸中箭身亡,年仅36岁。刘备为此追封庞统为关内侯,并为他立下了“靖侯”的谥号,表达了他对庞统的敬重。
三国谋士排行榜第四:郭嘉
郭嘉,初时隐居山林,后来投奔了北方最大的势力——袁绍。然而,他很快就看出了袁绍的优柔寡断,觉得袁绍不可能成大事,于是便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赫赫战功。郭嘉在建安二年为曹操出谋划策,提出了“十胜十败”的战略,这一战略不仅振奋了曹军的士气,也帮助曹操重新规划了军事目标。建安三年,郭嘉再次献计,趁袁绍进攻公孙瓒之际,成功地攻占了吕布。史书称郭嘉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也非常倚重他。不幸的是,郭嘉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38岁,曹操为其深感遗憾。
三国谋士排行榜第三:贾诩
贾诩,字文和,是魏国的著名谋士,享年77岁。贾诩的谋略非常高明,他的智慧被易教授称为三国时期最为卓越的谋略之一。最初,贾诩是张绣的谋士,在宛城时,他提出的策略帮助张绣大败曹操。然而,张绣败北后,贾诩归降曹操,并为曹操多次出谋划策,屡建奇功。曹操在官渡之战、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等战役中,均得益于贾诩的高超计谋。曹丕继位后,贾诩被任命为太尉,地位显赫。贾诩于公元223年去世,享年77岁,后世给予他“肃侯”的谥号,承认了他在三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三国谋士排行榜第二:司马懿
司马懿,魏国的大将,他熟知兵法、权谋,堪称三国时期的“枭雄”。作为魏国的重臣,司马懿辅佐魏国三代,拥有极高的政治智慧。除了军事方面,他在权谋上也表现得十分高明。司马懿最为显赫的战功,是两次成功抵御诸葛亮的北伐,以及参与平定辽东。他的权力逐渐扩大,在曹芳即位时,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政。然而,他在曹爽外出时,乘机发动政变,彻底掌控了魏国的朝政,为其子司马炎建立西晋奠定了基础。
三国谋士排行榜第一: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是三国历史上最为人称道的谋士之一。年仅十七岁时,他便迁居襄阳,立志自比管仲和乐毅。在二十七岁时,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战略,为刘备挽回了许多危局,在赤壁之战中,他帮助刘备联孙抗曹,成功击败曹军,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蜀汉建立后,诸葛亮亲自指挥了六次北伐,尽管最后因过度劳累而病死于五丈原,享年54岁。诸葛亮被后世称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忠诚与智慧令后人敬仰,尤其是康熙帝对诸葛亮的评价更是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