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斩颜良的故事,是《三国志》中的一段记载,这个事件是真实有效的,有陈寿的原话为证,内容如下:
“羽望见良盔盖,策马刺良于万军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敢当者,遂解白马围。”
这几句话简短而有力,生动展现了关羽的勇猛。因为陈寿是汉朝人,他的记载可信度较高。而颜良则是袁绍帐下的第一猛将,属于河北四庭柱之一。谁能够杀死他,就证明了谁的武力非常强大。
根据《三国演义》的情节,关羽凭借赤兔马的速度,一招便轻松斩杀了颜良。而《三国志》中并没有提到赤兔马,反而让人觉得关羽的实力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大。因为作者并没有暗示关羽采用偷袭的手段。从“绍诸将莫敢当者”这句话可以看出,颜良的军队并没有松懈,而是全副武装、严阵以待。如果是这样,关羽的斩杀并非依赖偷袭,而是凭借压倒性的实力。这场战斗简直可以用“恐怖”来形容关羽的武力。
那么,如果关羽的武力如此恐怖,为什么曹操不一开始就让关羽上场,用一刀解决问题,避免一切麻烦?为什么要安排多名武将接连上场呢?
我认为,白马之战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展现关羽的神勇。那么,如何突出关羽的神勇呢?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来表达,毫无疑问,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
首先,吕布手下的两员降将出战颜良,一个是宋宪,一个是魏续。两人交战后,颜良先斩了宋宪,再斩了魏续,极力渲染了颜良的强大武力,意在为关羽的出场做铺垫。如果颜良是个普通武将,关羽一刀秒杀他并不会让人觉得特别惊讶。但是,颜良是顶级武将,关羽一招就解决了他,这才显得关羽的武力惊世骇俗。
接着,徐晃登场,与颜良交战二十回合后败北,回到本阵,众将士都感到震惊。为什么他们会感到震惊呢?因为他们知道,徐晃在曹军中是非常强悍的,他的勇猛几乎排在前列。如果颜良能够战胜徐晃,足以证明他武力的非凡。这时,安排许褚再出场似乎没有必要了,有些网友甚至愤怒地说,如果许褚出场,轻松斩杀了颜良,关羽岂不是就没有发挥空间了?
那么,许褚到底在哪儿?他能不能斩杀颜良呢?
作者并没有交代许褚在外征战未归,暗示许褚应该是仍在军中。那么,为什么在整个白马之战中,许褚完全“消失”了呢?
我认为作者有意为之,以下是我对这一点的两点理解,与大家一起讨论:
一、这场战斗的重点是突出关羽,而不是许褚。所以,许褚应该避免抢了关羽的风头。
许褚的武力绝对强过徐晃,这一点应该没有争议。唯一的缺点是他与徐晃曾大战四五十合,但没有分出胜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操宴请时,为了争抢一件锦袍,许褚与徐晃再次交手,许褚轻松将徐晃从马背上拉了下来。由此可见,许褚的武力远超徐晃,否则他不可能如此轻松地将徐晃拉下马。假如让许褚出战颜良,两人谁强谁弱,很难判断,因为许褚的武力有可能完全压制颜良。而为了突出关羽的神勇,作者不想让许褚抢走关羽的光芒,所以干脆不让许褚出场,避免多余的悬念。
二、许褚的缺席,并不是因为他武力不如颜良,而是作者的刻意安排。
许褚和徐晃曾经交手四五十合未分胜负,而颜良却用二十回合战胜了徐晃。有人因此推测许褚的武力不如颜良,我认为这种推测并不完全正确。徐晃作为曹军的新将,他的勇武需要通过一场大战来表现,因此与许褚的交手并未分出胜负。而从曹操“徐晃是良将,不忍让他与健将对抗”的话来看,徐晃的武力还是不如许褚的。如果让许褚出战颜良,可能会影响到关羽的神勇展现。因为如果许褚胜了颜良,那就无法突出关羽的超凡武力;如果许褚败了,那也与史实不符。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许褚暂时“消失”,让关羽的神勇成为焦点,直到关羽的故事得到充分表现后,许褚才能再次登场。
我认为,许褚的确能够战胜颜良,但为了避免影响关羽的出场和表现,作者决定将许褚“冷藏”。如果许褚能在与颜良的战斗中胜利,那关羽的神勇可能就没有那么突出了。因此,许褚的“缺席”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关羽的武力,而不是因为他无法战胜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