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在我执政期间,我积极整顿政务,充实国库,实施了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减轻了百姓的税负。我还设立了军机处,镇压了多次叛乱,取得了不少显著成就。如此丰功伟绩,应该能让我的名字流传千古吧?
后世:雍正是清朝最昏庸的皇帝!他篡改遗诏、害死儿子、逼死母亲,简直是罪大恶极!
雍正:我真是比窦娥还冤!
长期以来,人们对雍正的评价都很差。尽管他兢兢业业地管理国家,令政权稳固,但却留下了三个污点:篡改遗诏、害死儿子、逼死母亲。今天我们就来专门讨论一下,雍正和他母亲乌雅氏的关系,以及她的死与他究竟有何关联。
无养育之恩的母亲
雍正的母亲乌雅氏,因容貌出众而被康熙帝宠幸,最终怀上了四皇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当时,乌雅氏的身份并不显赫,按照清朝的宫廷规定,她没有抚养胤禛的权利,只能由皇后佟佳氏来抚养。因此,乌雅氏对雍正并没有养育之恩,雍正从小由皇后佟佳氏抚养,佟佳氏将他视如己出,两人关系非常亲密。后来,乌雅氏又生下了十四子胤禵,并且凭借自己的地位,得以亲自抚养这个儿子。从那时起,她将所有的母爱倾注在胤禵身上。对雍正而言,母亲乌雅氏虽然是生母,但与她的关系一直比较疏远,感情也没有多深。
皇位之争加剧母子隔阂
天下母亲的心愿无不希望儿子成龙,乌雅氏也不例外。她全心全意帮助胤禵争夺皇位。然而,雍正不仅表现出色,最终在康熙帝驾崩后,凭借自己的能力成功脱颖而出,成为了新皇帝。乌雅氏对雍正登基非常不满,认为本应由胤禵继承皇位,雍正夺走了原本属于小儿子的王位。母子间本就疏离的关系因皇位之争而变得更加紧张,乌雅氏甚至将雍正视作敌人,处处与他作对。
例如,在康熙时期,乌雅氏曾一度大发雷霆,威胁要“决意从殉,不饮不食”,要通过绝食来为康熙帝殉葬。雍正苦口婆心,才终于制止了她。
按理来说,当雍正登基后,作为母亲的乌雅氏应当感到荣幸和高兴。然而,乌雅氏并不这么认为。按照清朝的礼制,新的皇帝需要向母后行礼谢恩,而母亲则要佩戴皇太后凤冠,接受百官的朝拜。然而,乌雅氏对此不满,她直接回绝了这一切:“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至于我行礼,有何关系?况先帝丧服中,即衣朝服,受皇帝行礼,我心实为不安。著免行礼。”她表明了自己对雍正登基的态度,甚至不愿意接受任何礼仪和尊重。这一举动让雍正非常尴尬,但作为儿子,他无法对母亲发火。最终,他只能动员朝廷的大臣们劝说乌雅氏,才勉强让她接受了行礼。
雍正的报复
乌雅氏对雍正的冷落和刁难让他心中不满,但由于她的身份特殊,他不能直接报复。于是,他将怒火转向了乌雅氏最宠爱的儿子胤禵。雍正元年春季,他借康熙帝灵柩运往遵化景陵之机,将胤禵流放至汤山,并安排他负责守陵。一个月后,雍正还下令停止给胤禵发放俸禄,几乎将他逼上绝路。在清朝,犯错的官员通常只会被罚俸银,而胤禵被停发禄米,意味着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情况异常严峻。
不仅如此,雍正还在言辞上不断攻击胤禵,精神上的打击也越来越强,仿佛有意让他崩溃。随着时间推移,雍正与乌雅氏的关系越来越恶化,母子之间的裂痕愈加深。
乌雅氏的死亡之谜
在雍正下令停发胤禵的禄米后,乌雅氏突然病倒,并且病情急剧恶化。临终时,她提出了最后一个请求——见胤禵一面。雍正没有拒绝,立刻派人去请胤禵进京,但由于途中出现了一些麻烦,胤禵未能及时到达。乌雅氏最终未能等到儿子的到来,在深感痛苦和失望中去世。
有传言称,乌雅氏因无法见到胤禵,心情激动,甚至撞柱自尽,永和宫的柱子上还留下了血迹。这一说法流传甚广,许多人认为雍正是害死母亲的罪魁祸首。雍正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立即命粘杆处(专门为皇帝服务的特务机构)调查谣言来源,最终发现这些流言是出自胤禵的党羽之手。雍正对这些人进行了严厉惩处,但这些谣言却给他的名誉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害,至今仍有很多人认为雍正与母亲的死亡有着直接的关系。
总结
总的来说,乌雅氏虽然是雍正的生母,但她并未亲自抚养他,反而将所有母爱都倾注给了胤禵,并帮助他争夺皇位。当雍正登基后,母亲的怨恨让两人的关系越发疏远。雍正虽然并没有直接导致乌雅氏的死亡,但他对胤禵的打击无疑加速了母亲的病情,间接导致了她的早逝。因此,雍正背上了“逼死母亲”的冤名,或许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