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并不是一个擅长打仗的人。在1944年的中原大战中,河南的50万大军面对日军的12万军队,37天内丢失了38座城市,战局完全不利。事实上,他并没有什么军事天赋和素养。早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炮兵时,他就曾犯过一个大错。在一次准备野外演习的室内作业中,他竟然把炮兵部署在一座没有任何掩护的高山上。日本的教官当时问他:你如何将重炮运上山去?汤恩伯无言以对。接着,教官又问:炮兵没有强有力的掩护部队,一旦敌人接近,你该如何应对?他还是没有回答。
尽管这是他早年在日本学习时的一次笑话,但这也反映出他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实际表现——屡次失败,战场上毫无建树。那他是如何从一个平凡的军官一步步升职的呢? 其实,汤恩伯的升职与他的一个秘诀密切相关。自从他担任陆空军总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谋后,他就经常向蒋介石呈递各种手本,即提出建议和策略。尤其是在蒋介石与阎锡山的冲突中,汤恩伯的一些建议被采纳,进一步提高了他的地位。这也让他愈发热衷于写手本。他最初只写一些军事方面的建议,后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党政设施等各个方面。汤恩伯的下属曾回忆说:只要他一夜睡不着,十有八九就在写手本。 有时,蒋介石身边的戴笠对汤恩伯的手本又爱又恨,他曾感慨道:在老头子面前,汤恩伯的手本最受欢迎。他一挥而就,草草写下就交上去了,而我得写得工整规范,才能拿给他。这种情况也让汤恩伯在蒋介石身边的地位不断上升。然而,蒋介石的亲信陈布雷并不喜欢汤恩伯的这些手本,每次看到后都头痛不已。因为每当蒋介石收到汤恩伯的手本,都会交给陈布雷去拟定实施方案,这让陈布雷焦头烂额,甚至睡不着觉。最后,陈布雷只好求助于唐纵,通过戴笠去转达,要求汤恩伯少写些手本。戴笠也没有辜负这个任务,他向汤恩伯转达了陈布雷的请求,汤恩伯一度停止了一段时间的手本写作。 不过,问题最终并不出在汤恩伯身上,而是在蒋介石。如果有一段时间,蒋介石没有收到汤恩伯的手本,他就会询问情况。因此,当蒋介石的著作《中华之命运》(由陶希圣代笔)即将出版时,汤恩伯再次提起写手本的兴趣。他在手本中批评这本书眉目不清,文字冗长,不适合年轻人的口味。这本书是蒋介石亲自修改过的,原本自以为非常完美。然而,汤恩伯的批评让蒋介石非常生气,直接把他的手本撕碎了,并命令汤恩伯立即前往重庆接受训斥。 这时,正值日军准备进攻中原,前线形势严峻。经过林蔚和俞飞鹏的劝说,蒋介石终于同意免除汤恩伯去重庆听训,改为口头严令申斥。据蒋介石的侍从室工作人员透露,汤恩伯几乎没有一次手本能引发蒋介石如此激烈的反应。 汤恩伯的升职秘诀,在华宸的《真实的四大家族》一书中有详细记载。这本书讲述了四大家族以及他们的后代、嫡系将领的历史,是了解民国历史的重要读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