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由于电视剧《隋唐演义》的热播,一些初唐时期的历史人物被大众熟知,如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等,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说得上他们的名字。尤其是当年扮演秦叔宝的黄海冰和罗成的聂远,更是深入人心,成为了众多少女的偶像。
今天我们要讲的人,也是《隋唐演义》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他就是剧中的大反派——李道宗。然而,电视剧毕竟是小说,和历史有所不同。在真实的历史中,李道宗可是仅次于李世民的宗室名将。唐太宗曾这样评价他:至今的名将,唯有世绩、道宗、万彻三人。世绩、道宗不能大胜,也不大败,万彻则非大胜便是大败。李世民这样评价他,作为当时一位著名军事家的评价,显示出李道宗确实是一位有相当军事能力的将领。 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弟,虽然出身显赫,但他并没有依赖家世,而是在17岁时就随李世民一起上了战场,参加了讨伐刘武周的战役。当时,唐军刚刚被刘武周打败,形势极其严峻。李世民带领援军到达后,询问众人对局势的看法。年仅17岁的李道宗认为:敌军趁胜追击,其兵锋锐不可当,若凭兵力难以抗敌,但若用计谋,则可以打破他们。应当深筑高墙,挫敌锋芒,敌军粮草会很快耗尽,最终会溃散,不需与之作战,便能擒获他们。李世民听后大为欣喜,因为李道宗的分析与他自己的看法不谋而合。果然,按照李道宗的建议,刘武周军因粮草耗尽,连夜撤退,最终被唐军追击至介州,并一举歼灭。 因此,李道宗赢得了李世民的赏识,随即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屡立战功。到了武德五年(622年),李道宗被封为灵州总管,负责灵州(今宁夏)一带的军政事务。刚到灵州,李道宗便遇到突厥大军的入侵。面对突厥的突袭,李道宗冷静应对,他首先稳定军心,闭门坚守,不给敌人可乘之机。随后,趁突厥军露出破绽,他率军出城反击,最终大败突厥敌军,使他们狼狈撤退。这次战功为他赢得了唐高祖的封赏,成为任城王。 此后,李道宗趁势再出,在五原地区连续打败突厥,开疆拓土,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名将。随着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道宗与李世民关系密切,得到了唐太宗的高度信任和重用。贞观三年(629年),李靖在阴山大破突厥,突厥可汗颉利率领少数骑兵逃往灵州西北的沙钵罗部,欲投奔吐谷浑。李道宗立即率兵追击,成功擒获颉利可汗,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久后,吐谷浑进犯大唐边疆,李道宗与侯君集协同李靖出征。得知唐军即将来袭,吐谷浑试图诱敌深入,撤军后退。尽管所有人都建议放弃追击,但李道宗坚持追击,并得到了李靖的同意,最终他率领自己的部队急行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贞观十二年(638年),李道宗因战功累累,被封为江夏王。后来,他因贪污问题被贬斥,但很快就被重新启用,并连升三级。 随后,李道宗继续为大唐征战东高句丽,北御薛延陀,屡次为国家立下功勋。然而,像这样一位显赫的将领,为什么最终会在演义中被塑造成一个大反派角色呢?这可能与他的出身以及晚年的遭遇有关系。 首先,李道宗作为宗室名将,总给人一种依赖家族背景的印象。唐朝宗室中,最著名的将领就是李道宗和李孝恭两人。但李孝恭的战功大多是在李靖的辅佐下取得的,而李道宗则在贞观年间独树一帜,成为唯一一位表现出色的宗室将领。正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道宗这样的突出人物自然会受到许多非议。 其次,李道宗的晚年因为卷入一宗谋反案件而名声受损。贞观二十一年,因长年征战,李道宗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他向朝廷请求退休,打算安享晚年。然而,没过多久,李世民去世,李道宗的命运也开始发生变化。永徽四年(653年),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与高阳公主谋反事发,牵连了许多皇亲国戚,其中就包括李道宗。李道宗之所以卷入此案,并非因为他直接参与了谋反,而是由于他与权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的关系不好,遭到他们的迫害。更深层的原因是唐高宗对于这些显赫宗室人物的不信任,便利用这一案件除掉他们。 李道宗被流放到象州(今广西来宾市),身体早已虚弱的他,经过长途跋涉后,在途中病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力的更替,李道宗的名声逐渐被人遗忘,直到武则天执政时,他才被迫复职,而长孙无忌则遭到清算。然而,武则天最终被推翻,李道宗的地位变得非常尴尬,名声也无法得到真正的恢复。作为唐朝初期的军事重臣,李道宗为国家立下了诸多战功,却因为政治斗争和诬陷在晚年遭遇悲惨结局。他不仅为大唐的疆域扩张做出了巨大贡献,个人的气度也令人钦佩。记得有一次,李世民宴请大臣,尉迟恭因为坐位不满,愤然打了李道宗一拳,差点致使他失明,但李道宗没有与尉迟恭计较,依旧宽容大度。 所以,李道宗不仅不是一个猥琐的小人,反而是一位心胸宽广的名将。尽管他在死后被污名化了千年,但他一生中的功绩和品质,值得我们重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