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东汉末年最具实力的军阀,他麾下有众多出色的文臣武将。像郭嘉、荀彧这类顶尖谋士,许褚和典韦这样的猛将,青州军、虎豹骑、虎贲卫等精锐部队,无一不是曹操势力的支柱。凭借这些强大的力量,曹操几乎横扫了整个天下,多次在困境中以少胜多,成功逆袭。然而,这支战无不胜的军队,竟然曾被同一个计策吓退过三次,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伤亡。
第一次是在长坂桥。当时刘备因火烧新野,被迫带着百姓逃亡。百姓们一边拖家带口,一边带着锅碗瓢盆,行进得非常缓慢。曹军几次追赶上来,刘备为了保命,甚至不得不丢下妻儿,狼狈逃跑,颇有祖先刘邦的影子。赵云见状,决定独自一人回去营救刘备的家人。他冲杀回去,穿越曹军的围追堵截,最终找到了刘备,并带着他成功突围。当两人赶到长坂桥时,恰好遇到了张飞,他带领着数十骑迎面而来。张飞大声命令赵云退后,并让随行的士兵躲进树林里。然后,他自己一人站在长坂桥头。 曹军追至长坂桥时,看到只有张飞一人在桥头,而后方树林中还扬起了烟尘,误以为这是张飞设下的诱敌之计,可能还有埋伏。于是,曹军不敢贸然进攻。张飞见状,豪气顿生,大喝一声:呔,张飞在此,谁来决死!他的声音如雷贯耳,震得大地颤抖。曹军误以为有埋伏在前,纷纷惊慌逃窜。令人困惑的是,曹操手下虽然有众多猛将,为什么没有人敢挺身而出呢? 第二次是在定军山。夏侯渊在与老将黄忠的战斗中被击败,曹操亲自领兵前来抢回失地。黄忠听闻曹军后勤部队运粮经过北山后,带兵前去劫粮,并安排赵云前去接应。然而,黄忠并未按时回来,赵云决定亲自带着几十骑兵前去救援,把被围困的黄忠救了出来,并让黄忠先行离去,自己则断后。赵云边战边退,一路退至张翼大营。此时营中只剩下老弱病残几百人,若按常理闭门坚守,恐怕撑不过一个时辰。于是,赵云决定采取张飞的计策,再次用虚张声势来吓退敌人。 他大开营门,撤去守卫,自己一人站在门口。曹军看到这一幕,以为营中有埋伏,便不敢上前。赵云又让人敲响进攻的鼓号,并朝曹军放箭。曹军看到这些动作,以为伏兵已经准备好,纷纷慌乱逃命,踩死了无数士兵和战马。第三次发生在西城。马谡失守街亭后,司马懿率领大批曹军直接进逼西城,逼近诸葛亮的防线。此时,西城内只有几十名随从和卫士,其他兵力早已分派出去了。眼看形势危急,诸葛亮决定再次通过虚张声势吓退敌军。他指示打开城门,并派遣几名老兵在城门打扫卫生,然后骑上马,拿着古琴站在城楼上弹琴。整个场面显得轻松自在,仿佛迎接敌军的到来,气氛异常平和。 当司马懿带领的曹军看到这一阵仗时,心生疑虑,认为城内必定另有埋伏。于是,他们停下脚步,欣赏了一阵琴声。最终,司马懿挥手命令撤退。许多人认为,司马懿之所以撤退,是出于政治考虑,故意放过了诸葛亮。按照鸟尽弓藏的惯例,诸葛亮如果死了,司马懿也会面临极大的危险,所以他选择了放过诸葛亮。 从这三次事件来看,曹军的精锐部队并非容易被轻视的对手。如果曹军遇到的是无组织、无纪律的杂牌军,必定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将敌人斩杀。然而,正因为曹军经历过无数战斗,见识过各种计谋和诡计,他们在遇到异常情况时,变得更加小心谨慎,避免盲目冲锋,这也正是为何他们多次被这些空头阵仗吓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