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谈论的是《西游记》中的唐僧,那是因为唐僧的出生注定了他将去西天取经。在他出生之前,西天取经的任务已经被神佛们安排好了,这是他们赋予他的使命。 然而,如果说的是历史上的唐僧,那就另有一番趣味。 因为在史实中,唐僧出发去取经时,李世民完全不知道此事!而且根据当时的法律,唐僧根本不可能去取经。如果李世民提前知道,他很可能不会同意唐僧的出行。
历史上的唐僧,或者说玄奘,真正出发去天竺取经,完全是出于个人的信仰。 在历史上,玄奘,原名陈祎,他出生时正值隋文帝在位,而不是唐朝的时期。这与《西游记》中的描写有所不同。 不过,按年龄来说,玄奘确实是李世民的哥哥,李世民比玄奘大约三岁。 玄奘的家族最初是在南陈做官的,隋朝灭了南陈后,陈家也随之投身隋朝政府。玄奘的父亲曾任江陵县令,但在隋朝的杨广登基后,他便辞去了官职。 后来,玄奘的父亲因病去世。此时,玄奘的二哥已经出家,这可能出于对玄奘的照顾,他才将玄奘引入了佛门。 然而,玄奘进入佛门后,展现出了非凡的佛学天赋。短短几年,他便通读了佛教经典,年少时已是佛教界的名僧。 但在他十六岁那年,正好赶上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在这一动荡时期,整个中原战乱不断,玄奘希望能在洛阳安静地修行,但情况并不容许。于是,他开始周游各地,拜访许多佛寺,遇见了很多当时的高僧。 在此过程中,玄奘发现了一个问题。 同一本佛经,在不同的寺庙里竟然有不同的版本,且这些版本有时会存在完全对立的观点和理解。 这一问题并不难理解。毕竟佛教是外来宗教,这些经书多由天竺传入中国,翻译过程中难免出现差异,甚至出现了互相矛盾的情况。 因此,玄奘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回原本的经书,自己重新翻译一遍。 原版经书自然不会有问题。 当玄奘有了这样的想法时,唐朝已经逐渐平定了天下,统一了中原。李世民也在玄武门之变后,开启了自己的盛大统治。 不久后,玄奘向李世民提出了请愿,希望能前往西域寻找原版佛经。 结果,李世民直接否决了这个请求。 至于李世民当时为什么拒绝,这在史书上并未明确记载。也许玄奘的申请没有直接到李世民手中,而是经过下级部门处理后直接被否定。 原因其实也不复杂。当时正是唐朝的特殊时期。 就在玄奘提交请求之前,北方的突厥颉利可汗率领大军南下,迫使李世民在渭水签订了屈辱的渭水之盟。这一事件,李世民一直视为自己的一大耻辱。 因此,唐朝此时根本不可能允许一个人出境,谁知道他是不是间谍呢? 但此时的玄奘,心中对于西行求法的渴望,已是无法抑制。恰好不久后,关中一带发生了严重的饥荒,许多灾民四处流离。玄奘便随着这些灾民,向西行进,最终到达了玉门关。 之后,玄奘通过偷渡的方式,继续西行。在他离开唐朝时,唐朝政府还曾下令捉拿他,但玄奘费尽周折,最终成功脱逃。 《西游记》中,唐僧花了整整十四年的时间才到达天竺。然而,历史上,唐僧实际上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抵达了释迦牟尼的故乡。 但到达后,唐僧遇到了几个更为棘手的问题。 首先,在释迦牟尼的故乡,信佛的并不多,唐僧在这里根本无法找到大量的原版经书。 其次,唐僧的外语能力有限,就算找到原版经书,他也未必能够完全翻译出来。 于是,唐僧抵达印度后,花费了十多年时间学习当地的语言。学成后,他便游历印度各地,访问了无数佛寺。经过这段时间,他在印度也被认定为一位著名的高僧。 最终,唐僧带着搜集到的经书,回到了唐朝,最后回到长安。 回到长安后,唐僧确实得到了李世民的接见。晚年的唐僧,便一直住在佛寺中,翻译他从天竺带回来的经典。这座佛寺,便是今天西安的大慈恩寺。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西天取经。 因此,历史上的唐僧去取经,完全是出于他对佛教的信仰,且目的是解决中原地区佛经版本不同的问题。在他出发之前,李世民并未下达过任何取经的任务,唐僧也不需要自己编造几本经书,拿去糊弄李世民。